萬維網伊始,書報雜誌逐漸以網站呈現,超鏈訊息隨電腦可得,只是單向下載閱讀,已是驚為天人。其後逐漸出現用戶生成內容(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s)網站,先是博客論壇,再有維基百科,後有面書YouTube等,從此發放訊息從出版社電視台等少數組織的專利變成眾人之事,釋放出巨大潛能,故互聯網史一般把UGC年代稱為Web 2.0。
Tag: DePub
網媒如何透過資訊科技合作共贏
剛過去的週日出席了以「圍城下的網媒能如何守住新聞自由」為主題的2017網絡媒體高峰會,在講座環節,跟眾新聞總編輯李月華和吾天創辦人鄭斌彬一起,討論網媒如何透過資訊科技合作共贏。
寫古仔可以當飯食嗎?LikeCoin 的前世今生
圍繞遊戲的《明報–星期日生活》專欄 Ryu vs Ken 連載三年半上月正式落幕後,這是新欄 chungkin Express 的第一篇古仔。 chungkin Express 會維持每隔星期日的節奏在星期日生活和大家見面–如果我不遲交功課的話。從名稱可以推測,這次專欄的題材會比較彈性和廣泛,除了例牌會有科技和社會的互動,也許還會有創業二三事,搞不好還會有些日常碎碎念。 在此感謝《明報–星期日生活》一直以來的包容,以及老編提供的寫作空間。
再努力十倍我就可以月入上萬港元–Medium合作寫手計畫的自問自答
一、合作寫手計畫賺錢麽 一千港元的樣子,主要來自十月的四篇新文章,加上一些舊文章零星落索的微量收入。算不算多,見仁見智,相對於用了十年面書得到58000 Likes卻沒收過一毛,或以前Blogspot有Adsense但從來沒到過最低支付條件,當然算是很多了。不過其實,互聯網還沒太流行,我還在大學唸書的時候,在電腦雜誌的稿費也遠不止這個數,現在回復較接近以往的水平,都不知道該叫做倒退好還是進步好。
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創用CC付費方案–LikeCoin: 針對用戶生成內容的社群貨幣 #2
本系列的首篇討論了互聯網內容製作生態的幾個關鍵問題,包括大部份收入由廣告模式產生以致創作生態扭曲,不少受眾願意付費支持卻苦無途徑,以及使用內容時要標識原作者非常困難。以下我們將分享改善創作生態技術方案的設計思路。
Medium 如何演繹 medium
淺談網媒商業模式 喜歡Medium,也一直關注Medium。在說的是大寫M, https://medium.com 那個Medium。
Appreciation is more than a thumb–LikeCoin: the social currency for User Generated Content
A common yet widely accepted problem of the Internet is most content creators don’t make money. The mainstream understanding is content is free, so mainstream that many believe content should be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