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歲月》小說序

給我一百次機會,我都猜不到大陸收返香港二十週年的7月1日,會在台灣替《光輝歲月》小說寫序。

時間、地點都是巧合,事件卻絕對不是。記得4年前第一次把鄭立約到中國冰室的閣樓,談當時還未有名字的「八十年代香港故事」的初步概念,就共識了希望作品在不同媒體發表的願景。一年多以後,雨傘後社會還在動蕩之際,我們印製了少量《光輝歲月》前傳漫畫,2015年底推出了遊戲版,然後2016年又推出了互動電影《光輝歲月1988》。今天,終於,小說版面世了。

也許我還是有點介意被嘲「左膠」,不想把小說版的出現視為「階段性勝利」。我更願意坦然接受光輝歲月商業上的失敗,檢討並整理經驗,讓後來者得以參考,提高成功機會。畢竟電子遊戲的成功率很低,在要好玩要賺錢外還有話要說,難上加難。

《光輝歲月》沒能引起強烈迴響也沒收回成本,但地球他方一直有其他人努力嘗試,單是亞洲,這兩年就有《返校》《Replica》。剛在今天的台北遊戲開發者論壇,我聽了兩位製作人姚舜庭和SOMI的分享,精彩非常。《返校》以戒嚴時期台灣為背景,贏盡銷量與口碑,最近更獲相中改編成小說和電影。《Replica》開宗明義讓玩家透過一台手機與極權政府鬥智鬥力,銷售量和口碑都俱佳,SOMI分享,遊戲是最佳表達政治立場的媒介。很有意思的是,中國大陸的銷量,佔了《Replica》總銷量的一半。

《光輝歲月》跟兩者有著接近的初心,雖然成績差了很遠,兩遊戲的成功還是讓我好生興奮,因為同業證明了這條路,走得通。總結失敗經驗,參考成功案例,誰敢說香港將來不會出現一個成功的「公民遊戲」?

關於在不同媒體演繹《光輝歲月》,不說不知,鄭立和我很希望有一天作品變成舞台劇,還開玩笑說劇情有點像Les Misérables。多得鄭立,至少在紙上實現了這個願望,帶大家回到八十年代,看王一心、國雄和小志強等人如何在香港這個悲慘世界,跟黑紫荊周旋到底,淚中有笑,快樂抗爭。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