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取名為 #decentralizehk,卻一直沒解釋何謂 decentralize,或者準確點說,我心目中的 decentralize 為何,主要是怕專欄一開首就去定義概念好悶,像一份累贅的法律文件,或者一個以「在很久很久以前」說起的故事。
還有一個原因是逃避,但醜婦終須見家翁,拖了兩個月也該是時候討論一下了。decentralize 到底甚麼意思,認真討論起來毫不簡單。其實,#decentralizehk 的 hk 是誰的 hk,又何嘗簡單?李安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也適用於香港,也適用於 decentralize,使得這串討論特別困難,畢竟,decentralize 信仰者一方面認為人人都有話語權,另一方面,又要對 decentralize 的本質達成共識。
無大台地追求共識
然而,這個看似矛盾的過程,正正是我理解的 decentralize。很多人對 decentralize 強調的是不設固定領袖這個分散的特質,但我看到的卻是「有共識」,這個更加重要的潛台詞。人人皆有自由意志,你當然不必同意我的,也可說我沒法證明 decentralize 詞義隱含「有共識」,但我的理據是很基本的邏輯:如果 decentralize 純粹指沒有固定領袖,群體可以莫衷一是,各走各路,那根本沒有討論的價值,以上所有對話都沒有意義。反過來說,要 decentralize 的討論有意義,沒有固定領袖之餘就必須包含群體有共識這個基本假設。
跟 decentralize 很像的還有民主。單從字面看,有人也可以說,民主只是說人民當家作主,但沒有指明需要共識。這顯然是沒有意義的爭論,或者是「放棄治療」的藉口。在群體不設固定領袖的前提下,decentralize 的討論的重點,不是「應否」而是「如何」保持共識。這個「如何」,包括原理、公義、資源、經濟誘因等,大有學問,正是所謂區塊鏈研究的核心課題,不斷推陳出新。
無大台=去中心化
絕大部分的中文作者,把 decentralize 翻譯為「去中心化」。我有個雖不中亦不遠矣的準則:但凡「化」字尾的翻譯都是破翻譯。「去中心化」生硬得讓我聯想起上世紀的電子詞典,把字分為 de-central-ize 幾部份,配上機器的讀音,然後把 de = 去、central = 中心、ize = 化 逐一對應,中文之美完全欠奉。
因此過往在本欄我要不乾脆沿用 decentralize,要不使用「無大台」,這個於去年反送中發揚光大的港式詞彙,喜歡它具生命力、有歷史脈絡又有畫面。「無大台」充分反映粵語靈活多變、由下而上發展的特質。
話雖如此,我在其他場合還是經常「含淚」使用「去中心化」,原因是這詞在華文圈早已形成共識,除非我和「無大台」的支持者能讓更廣的人群認識並接納這個詞,就像以前的「雪糕」、「埋單」等發揮粵語軟實力,否則不求共識的自說自話,本身就有違 decentralize 的精神。
至於加上 HK 的 #decentralizehk,不是讓香港分散成不同陣形,幾乎相反,追求的是把香港這個陣形擴散到更廣的世界,更闊的層面。
* 原刊於 2020.09.08 蘋果日報專欄 #decentralizehk
《區塊鏈社會學》週報,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實踐財富自由、出版自由和民主自由。文章逢週四刊出,直接送到訂戶郵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