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半以來,我用過多種方法跟人解釋為甚麼有時我們必須做出一種新的貨幣,其中一個版本,嘗試以一個思想實驗切入。參考羅爾斯的「無知之幕」,我也想讓人抽離身處的社會框架,設計出來的思想實驗,稱為「漂流教室」。
從以物易物到貨幣流通
試想像我們一班 40 位同學,像經典日本漫畫《漂流教室》般,突然去了一個荒島,接下來的日子需要互相協作,共同生活。荒島的主要糧食是魚,平日同學各自釣魚,有時候 Alice 運氣好多釣了一條,就給 Bob 吃,換取他幫忙生火一次,這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以物易物。
漸漸,大家發現找到價值相約的物品還要正好對方也想交換,十分困難。Alice 有魚但不再需要 Bob 來生火,Carol 需要生火也可以給出蘋果做為代價,但 Bob 要的是魚,而想要蘋果的 Dave 只會打水。於是有一天,精通經濟的 Eve 提議,在島上到處拾來 1000 個貝殼,用來做荒島幣。
起動荒島幣的使用,最簡單的方法是讓 40 位同學每人分 25 個,不過 Frank 有個更好的提議,獲得同學的支持:由於島上最缺乏的糧食是魚,為了鼓勵大家釣魚,同學共識,每釣到一條魚給大家吃,就能領一枚荒島幣。Frank 把這個換取荒島幣的共識機制稱為 Proof of Fish,釣魚證明。
Dave 最擅長釣魚,以往釣得太多的時候,為免浪費只能送給其他同學,有了荒島幣,他一次過釣了 10 條魚,可以換來 10 枚荒島幣,想要換取甚麼服務,往後再決定就好。換言之,他勞動所得的價值可以保存起來,這是 Store of Value,價值儲存。Alice 以蕉葉架了個帳篷擋風遮雨,定價 20 荒島幣,這是 Measurement of Value,價值釐定。Bob 以 20 荒島幣換取帳篷,這是 Exchange of Value,價值交換。這三種,就是荒島幣的基本功能。
Proof of X 那個 X 就是共同體的核心價值
分配原初荒島幣之所以使用釣魚證明,是因為在這個群體裡面,最重要的是魚,魚是群體的稀缺資源也是核心價值。假如這個島的魚很多,反而水果才難找,那麼群體共識出來的會是 Proof of Fruit,水果證明。又假如環島資源豐富不愁吃喝,就是有點無聊,大家的共識會是誰能作首曲寫首詩給大家欣賞,就能得到荒島幣,這可以稱為 Proof of Creativity,創造力證明。
所謂 Proof of X,那個 X,就是共同體的核心價值。反過來說,共同體所使用的社群貨幣,就是其核心價值的載體。不做出一種貨幣,就沒有盛載核心價值的容器。一種貨幣一個世界,貨幣演繹世界觀,是我希望「漂流教室」能夠說明的道理。
再舉一個現實生活的例子。聖雅各福群會在灣仔推行「社區經濟互助計劃」已經十幾年,其使用的時分券共識機制很簡單,就是個人為群體貢獻了多少時間,就能賺取多少時分券。替別人理髮 30 分鐘可得 1/2 小時券,陪診 60 分鐘可得 1 小時券,提供法律諮詢 5 分鐘得 1/12 小時券,諸如此類,而時分券可換取其他人提供相同時間的服務。不論醫生、警察,還是看更、清潔工,工作一小時得到的回報都是一樣的,這是許冠傑唱的《半斤八兩》,名副其實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或者說「寸金能買寸光陰」,是一種跟香港極為不同的世界觀。沒有時分券,使用港幣,群體沒可能演繹這種價值觀。
傳統貨幣演繹國家價值觀
我們甚至可以說,不單是社群貨幣,即使是傳統貨幣,即是很多人心目中唯一能稱為貨幣的東西,一樣附帶自己的世界觀。當然,這種世界觀不一定像時分券那麼清晰,用一句話就能說明,但還是會反映在國家的貨幣政策、治理制度、福利規劃等各種範疇。比如 Quantitative Easing 就是很清晰的世界觀,翻譯成書面語叫「量化寬鬆」,翻譯成廣東話叫「洗腳唔抹腳」。
廣東話就是那麼精妙。常有人說某某藝人去賺人民幣了,不用長篇大論,字裡行間已經包含了藝人服膺於人民幣世界觀的潛台詞,而大家都能聽懂。
其實我們早就懂得,貨幣附帶著自身的世界觀。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9.12.22 chungkin Express 專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