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回望: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

你不一定相信,我早就擬定了本週的題目,而不是趁著比特幣價格重新衝破 40,000 鎂才寫,真要選的話,我寧願選在熊市時談。以下,讓我們先假設比特幣現價 30,000 鎂來談,反正我想說的重點不是具體數字,而是心態。

2020.12.01,即 3 年前,我在還沒被關門的蘋果日報專欄 #decentralizehk 寫〈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去年我出版《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限時發售至 11 月底,然後 2022.12.05,即剛好一年前,我開始把 NFT 逐一簽發給讀者,書中同樣收錄了這篇文章,除了小量文字潤飾,跟報紙版內容一樣,大概可以超濃縮為 3 點、50 字:

1、持有密碼貨幣,先不要挑,就從比特幣入手。
2、也不要挑時間,最好的時機,就在今天。
3、定期定額,漲得再高跌得再低,每天買入 100 元。

無論你 3 年前讀報後有沒有行動,或一年前看書後有沒有行動,讓我們看看數據,檢討賽果。


典型的訂閱模式,公開內容到此為止,閱讀全文就得付費了。但我認為把知識開放給所有人能會世界變得更好,重要性凌駕我的收入,所以把超過一千篇寫過的文章全部開放。如果你認同這份理念,而文章內容也足夠好,請付費支持,不要懲罰開放,反過來鼓勵封閉。


五個關鍵時間入場均能賺錢

先把結果貼出來再說:

以上表格截圖自 http://bit.ly/decentralizehk-btc-dca,是我三年前做的 Google Spreadsheet,也在後來的〈財務自由〉課程中使用,隨著時間推演加上新的數據。該線上文件一直保留,公開可讀,大家有用的話可隨意複製,格式平平無奇,唯一的小技巧是簡單生成比特幣歷史價格表的公式,參考 cell A1,只要輸入這個函數,系統就會自動列出 BTC 於指定期間的每天價格,十分方便:

=GOOGLEFINANCE(“CURRENCY:BTCUSD”, “PRICE”, DATE(2017,12,17), DATE(2023,12,1), 1)

我分別選出 5 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時間作為起點:

  • 2017.12.17:我投身產業不到一年,當天比特幣創下近 20,000 鎂的歷史新高,其後拾級而下,2018 年底、2019 年初跌至只剩 3,000 多鎂。
  • 2020.12.01:3 年前,〈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於蘋果日報刊登。
  • 2021.04.13:約 4 年後比特幣的另一個新高 63,588 鎂,跌到 30,000 多後,在同年 11 月再次升破 60,000,然後逐漸進入熊市,最低的一段時間維持在 16,000 多。
  • 2021.12.01:2 年前。
  • 2022.12.01:1 年前,《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法定貨幣》出版。

然後,簡單算出按當日幣價 100 USD 能買到多少 BTC,忽略手續費。最後,計出從以上 5 個日期開始,每天買 100 鎂比特幣至 2023.11.30 止,共投入多少,得到多少 BTC,平均買入價,最後得出回報率。

有趣得很,專欄的跟進文章〈上車買比特幣 FAQ〉,第一條問題就是「比特幣剛升破四萬美元才叫人買,靠害嗎?」。3 年過去,我總算確認了自己沒有靠害,舒一口氣。可以簡單看出,不論甚麼時候進場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只要能持之以恆,都不用虧錢。即使是在創新高當天 FOMO 入場,一進場就持續下跌,一路跌至進場時的 5%,只要「持之以恆地 FOMO」而不是跌了就沒信心反而在低點拋售,時間拉得夠長,一樣能賺錢。

假設你用的 100 元是美元,即使最短那個期間,一年後也能持有 1.43 BTC,躋身「whole coiner」之列,即持有至少 1 BTC 的人;由於比特幣發行量封頂,世界上最多只有 2,100 萬位 whole coiners,以全球 70 億人口算,每 333 人當中只有一位,當然,實際數字要更少得多。如果你只能每天買 100 港元,或者 100 台幣,雖然還不能成為 whole coiner,但由於整個邏輯和算法不受金額影響,你依然踏出了正確的一步,每天定額買多少,量力而為就好。

至於維持多久,能一直每天買下去當然是好,不然的話,以 4 年或以上為宜。雖然沒有人可以預測短期市況,而這正是推崇定期定額的關鍵,但由於比特幣每約 4 年產出減半,歷史數據也大概以 4 年為週期,定額購買 1、2、3 年不是不行,但能持續 4 年,才更有信心能覆蓋整個牛熊週期。

說了一大堆,不知你會不會已經忘了,以上表格是以比特幣價格 30,000 鎂作假定,從保守的角度去檢討和寫文章。敲鍵盤的這一刻,比特幣匯率為 41,684 鎂,3 年後的檢討實際上是這樣:

數字會說話,我就不多作解釋了。

如果你說,比特幣剛剛才重新衝破 40,000 鎂,我只以市價打了七二折不夠保守,如果比特幣現在還是 20,000 鎂,就算持續 3 年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還是會虧啊,那麼我只能說,你是對的,那就別買比特幣、別買任何密碼貨幣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得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我完全尊重你的自由意志;再說,即使你買了賺了我也沒有佣金,我寫文章,但求讓更多人可以靠著知識改變命運。

我有按自己的話去做麼?

讓我來代替讀者敲問作者吧:「你說得貌似頭頭是道,自己又真的有貫徹執行,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麼?」

3 年前的文章就有提到,我自己就是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買比特幣。不過,必須承認,我持續不了 4 年那麼久。原因有幾方面。

首先得說回〈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在蘋果日報刊登當天,2020.12.01,你大概不太可能記得自己當天做過甚麼,但我清楚記得。那之前一天,是我最後一天在 LikeCoin 的讚賞公民基金會工作,然後基金會於 2020.12.01 開始註銷程序,而我再沒有做過全職工作。我有時會說自己全職寫作,有時會說自己是寫作/教學/創業的斜槓,又有時會說自己是數位遊牧民,我符合政府對「退休人士」的定義,但當填表格要回答職業時,會彈性勾選最不會招來奇異目光的選項,用甚麼說法都好,反正就是沒有工資,自然也難以把每月賺得的法幣轉成比特幣。

其次,從 2017 年起,我在不同時間點已多次購入比特幣和其他密碼貨幣,早就買夠。有句話說錢永遠不嫌多,沒所謂夠,但我已經幾乎窮盡所有法幣,就算留有一手,都主要以穩定幣存儲,無業的我,就算嫌不夠也得夠。如果撇開實踐而只考慮「投資」,分析交易記錄,我發現即使挖空心思去捕捉時機,時間線拉長了,回報其實跟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差別不大。我運氣比較好,回報率有比定期定額買入高一點,但那只是因為有一份很重要的成本沒考慮進去:時間和心力。定期定額除了能在選對資產和時間夠長的前提下穩賺,更重要的是把人從投資的心機中釋放出來,專注工作,好好學習,享受生活。

最後,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的倡議背後有些基本假設,例如有一定餘裕,需要配置資產,又例如選定了買入密碼貨幣,但對選幣還沒有概念等等。然而,這些假設對我來說已經不適用,尤其是我看得最重的是實踐,賺錢就是為了花錢,花錢就是為了實踐。當出發點以實踐為主,資產配置為輔,會影響到資產的選擇。我上月在 MEMECOIN 一文提到我持有的以太幣遠多於比特幣,有讀者表示意外,其實也跟這種心態有關。礙於篇幅,這裡先不展開,有興趣我可以另文討論這個話題。

講多無謂,行動最實際

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是我在投資領域提供過唯一的具體建議。

有人會認為定期定額的邏輯太簡單,說了等於沒說,希望聽到更有用的建議。其實,有些道理就是這樣,簡簡單單擺在眼前,只要你肯老老實實去做,就能取得相當成功,只是我們視而不見,總想要尋找更有效,更厲害的方法。

就算定期定投真的如「阿媽係女人」是句廢話,但是又有多少人會好好地實踐?即使是我的讀者,恐怕 100 人裡面不會超過 3 位,也許同意的能有 30 人,可是,我能想像,有人會說自己沒錢,有人會說沒時間去研究,又有人會說雖然同意但時機已經過去,種種給自己的理由,就像十個決定去救火的少年,十減一得九,九減一得八,到最後幾乎一個不剩。

對此,我所能做的唯有不厭其煩,一有機會就找個新角度重複我的「三幅被」簡單道理,每次只要多轉化一個人,我就自以為是做得不錯,世界因此變好了,哪怕只是一丁點。

在此我跟大家相約,明年今日,別要再失眠,無論比特幣跌到 4,000 還是漲到 400,000,讓我們再次回到這個題目,檢討在一個完整的比特幣產出減半週期中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會產生甚麼效果。

延伸閱讀


Comments

在〈三年後回望:每天買 100 元比特幣〉中有 5 則留言

  1. 「jimzcc」的個人頭像
    jimzcc

    you’re right, and since i read your previous article advising to buy cryptos regularly, i would somehow “unconsiously” recall this piece of advise from you. Since then i’ve kept purchasing in a monthly basis and it’s doing “ok” now, not earning much just yet, but i’ve treated that as a long term saving plan for at least the next decade or so.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sincere advise to the public ~

    1. i’m sooo glad to hear that.

  2. 有讀者追問為甚麼要是比特幣,為甚麼不可以是其他幣,明明有些更先進的,是不是只能訴諸宗教信仰。

    印象中我好像也有過類似的困惑,那一部分是源於純粹用理科的角度去理解,簡單來說,就是「技術上」用其他都一樣的呀,甚至更好,連小小的 LikeCoin,都在某些層面技術比 Bitcoin 優越啦。但其實如果從技術層面說,反而證明了它有天會被取代,因為技術總是推陳出新的。

    但不從技術考慮,也不一定是一下子跳到「宗教信仰」,當然那也是可以解釋的。關於後來者沒法取代 Bitcoin 的,我覺得還可以有兩點補充,一是各國的政策,Bitcoin 因為走在最前、最大,也因為中本聰的消失,漸漸獲各國認可,允許 ETF 等,或至少是不敢說它是證券,說它違法,以太是其次,主要是因為怕自身承受不了禁止它的後果。但再後面的,各國就難以讓更多的過關了,就算是允許持有與交易,也不可能給到 Bitcoin 那麼多配套。

    另,可以考慮一下語言。要尋求技術、「客觀」的解釋,我們也會有疑問,為甚麼中文的「一」要是一橫,一豎可以麼?當然可以,問題是整個文化已經接受了一橫是「一」字,沒有人會聽另一個人提出來的新建議,哪怕是發明了一整套新的、有各項改善的語言去取代,當共識和生態已經形成,大家都會繼續用沒那麼好的,舊的體制,很多東西都是這樣,連鍵盤的配置、老舊的 Windows 等都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價值存儲的載體,一旦形成共識就難更加難以撼動了。

  3. I like your viewpoint and point out sharply and guide a good understandings to others

    1. thanks. hope you can execute it according to your ne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