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主權身分:自己證明自己是自己

關於黃色經濟圈 2.0 所需要的入金與出金,很多交易所提供 USDC 買賣服務,讓用戶轉帳或者以信用卡購買,或出售後電匯回傳統銀行帳號。此外,直接到 Circle 官方網站,更可享用免費的雙向兌換;所謂免費是指 1 美元雙向兌換 1 USDC。

出入金不便的代價遠低於物理抗爭

入金方面,從香港銀行帳號電匯至 Circle 的美國銀行帳號,除高階戶口以外,銀行一般會收取幾十到百多港元不等的手續費,也至少得花一天,這是但凡跟傳統體制互動的必然,同時也清楚比對出,大部分人習以為常的銀行體系效率有多低,畢竟以區塊鏈轉帳一筆 USDC,哪怕對方在天腳底,到帳一般毋須一分鐘,費用也一般用不到幾塊錢。

除了入金可以使用信用卡購買,出金也可以倒過來。市面上有好些密碼貨幣儲值卡,比如回贈最高達 5% 的 crypto.com Visa 卡(註:該卡的發卡銀行 Wirecard 剛被發現帳目做假,crypto.com 暫停發新卡),可使用 USDC 或者 Bitcoin 等充值,消費花的是密碼貨幣,商戶收的卻是港元,跟拿香港信用卡去日本消費,對方收的是日圓,銀行結算的港元同一道理。拿著密碼貨幣儲值卡,就能到任何接受 Visa 的商舖消費,很大程度上解決出金問題。

出入金雙向兌換、持有和使用 USDC,跟洗錢風馬牛不相及,完全合法合規,也因此到了一定額度就需要認證身分,即金融業界俗稱的 KYC 規範,而且每週有一定額度,比如 Circle,剛認證後每週額度是 $5 萬美元,進一步認證後每週可入金 $100 萬美元,出金 $50 萬美元。

有人可能會說,雖然可以出入金,但還是會構成麻煩和產生手續費。我只能說,這一丁點付出,對比起絕大部分抗爭手法,不值一提。又有人會擔心,如果「藍店」也接受 USDC 去「扮黃」怎麼辦。沒怎麼辦,使用 USDC 就是對政權的合法挑戰,用的人愈多,政權壓力愈大,願意接納的就是「黃店」。再說,用其他的方式來辨別「藍黃」,不但主觀而模糊,而且偽裝只會更容易。

安裝區塊鏈錢包 Argent

區塊鏈問世超過十年,但由於技術艱澀,介面難用,全球擁有密碼貨幣錢包的人還不到百分之幾,跟其引起的迴響不成正比。幸好,2018 年幣價寒冬以來,做實事的從業者不但沒有棄船,反而更積極用功,讓區塊鏈從底層到介面,都愈來愈好用。

‌以太坊錢包 Argent 正是在這兩年一直內測與調整,直到 2020 年 5 月才正式推出,並一下子把整個使用門檻拉低,讓區塊鏈變得平易近人。比如,以太坊錢包地址是一串 42 位的數字與英文字母,正常人沒可能記得,來到 Argent,則映射成了一個簡單的用戶 ID,比如 alice,即使對方使用其他錢包,也能使用 alice.argent.xyz 交易,原理跟互聯網域名和 IP 地址相同。

‌比地址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gas」,即交易手續費。gas 之所以窒礙區塊鏈普及,需要承擔手續費還是其次,更難接受的是在大部分情況,交易的是一種幣,例如 USDC,手續費卻是用戶很可能沒持有的以太幣,就好比 Alice 在銀行轉帳港元給 Bob,銀行收取的手續費卻是美元,Alice 帳號沒有美元,便沒法轉帳港元。對此,Argent 乾脆替用戶支付手續費,作為賺取後續收入的成本。透過 Argent 踏進區塊鏈世界的人,很難理解世界本來的樣子,就好像一開始用互聯網就是寬頻上網的人,難以理解古早撥號龜速上網的日子。

‌不過,以上都不是區塊鏈普及化的最大絆腳石,而是用以認證身分,通常為 24 個英文詞彙,一旦丟失就會遺失所有資產的助記詞。一般人對此難以接受,總是認為手機應用或網站理應能為自己找回密碼,認證身分,沒有這個功能是失職。其實,不需要看懂技術細節,只需用常理推斷,就知道當有組織能幫你重設密碼,或者領回你丟失的資產,邏輯上就代表有「大台」掌握著你的帳號以至資產的生殺大權;也因此,就能理解為甚麼在無大台的區塊鏈,沒有人能幫你取回帳號。

由自己證明自己是自己

Argent 利用自我主權身分(self sovereign identity),突破這個極難處理,去中心與用戶體驗之間的矛盾。現代社會使用的身分認證是政府發出的出生證明、身分證和護照等。大部分人,絕大部分時間不會覺得這個機制有問題,但假如你是流浪漢、難民或是社會邊緣人,確實會沒法出示身分證明,結果進一步被邊緣化。荷里活電影也有慣常橋段,通常由麥迪文或湯告魯斯當的主角,因為掌握政府的陰謀,被「強力部門」刪除了身分,落得在社會誰都不是。如果覺得失去身分太誇張,想像近在咫尺的案例就好,只要得罪強力部門,你的資產隨時會被凍結。身分很抽象,資產很具體,但具體的資產就是掛靠在抽象的身分之上,而在數位世界,兩者都不過是比特而已。你的身分得由國家政府認證,代表你的資產也能被予取予攜。

自我主權身分,就是毋須透過任何權威機關,證明自己是自己。說出來很哲學,其實還不至於。Argent 讓用戶設定自訂數量的「守護者」(guardians),比如 Alice 的守護者是 Bob、Carol 和 Dave,當 Alice 遺失手機,可以通知 Bob、Carol 和 Dave 的其中兩人,暫停自己的帳號—— Alice 自己證明自己是自己。反過來,當 Alice 在新手機重新安裝 Argent,可以聯繫守護者的其中兩人,重啟帳號。個體透過一套協議,無大台自行驗證身分,跟區塊鏈透過共識機制,節點無大台獲取共識的邏輯,如出一轍。

‌解決掉區塊鏈的用戶體驗瓶頸,使用 Argent 以 USDC 交易,用起來跟 PayMe、支付寶沒有兩樣,而且還跨越國界。當然,我不會天真得以為 #decentralizehk 很容易成功,畢竟改變大眾生活模式是極難的事情。香港的基建和金融體制非常成熟,反過來也成了框死思想的金剛圈,大眾會覺得體制「不完美,但可接受」,不想改變,怕改變了不一定更好。這種思路似曾相識,對,不就是「藍」麼。官僚會因循,體制會守舊,當政權死守既得利益,吃各種老本,選舉制度上拒絕改革,金融基建上依然為廿多年前的八達通沾沾自喜,超越者要做的是脫離固有體制,共創一個生態。

‌區塊鏈只是以各種方式演繹世界,然而關鍵是,改變它

# 本文節錄自《區塊鏈社會學》實體書天窗 2020 年 7 月出版


《區塊鏈社會學》週報,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實踐出版自由、財務自由和民主自由。文章逢週四刊出,直接送到訂戶郵箱。



Posted

in

by

Comments

在〈自我主權身分:自己證明自己是自己〉中有 1 則留言

  1. 「sujiyan」的個人頭像

    其實香港的情況由於 Visa/Master 卡組織不在轄區內,出金是相當方便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