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藏書票:Proof of Readership

香港向來以效率見稱,完勝台灣。當台灣多黨因為各種社會議題爭議不斷,我才離家兩週多,香港就已經光速完成《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的全民諮詢、意見歸納、提交立法會、辯論審議、一讀二讀通過。去完台北書展,從機場拖著一箱書回家的我,深深體會到由治及興帶來的好處。

台式生活是種 Proof of Work

然而有一方面,台港的效率完全倒轉過來,那是打印。多年前有一次我人在台灣需要打印,苦惱之際,發現任何一家便利店都提供打印服務,在 7-Eleven 操作列印機的我,像個剛從窮鄉僻壤出到城市,首次使用抽水馬桶的小子,讚嘆不已。

說出來台灣人恐怕沒法想像,我在香港試過不止一次為了打印一頁文件,得特地坐半小時公車到辦公室。家裏早就沒有打印機了,文具店變成房地產仲介了,沖曬店隨著 Instagram 盛行關門大吉了,打印服務日間就有夠難找,在晚上需要打印,更是叫天不應叫地不聞。幸好,這並未帶給我多少煩惱,畢竟我一年打印不了幾頁文件,使用電子簽名已經很多年,也早習慣直接在電腦屏幕閱讀;事實上,最近十年幾乎每次需要打印都是因為台灣,不是入台證,就是要申請些甚麼。

台灣超棒,但大量紙本作業除外。每次身在台灣,口袋總是一大堆收據和發票,雖然回收做得很好,但真正的環保,應該是避免不必要的產出吧。除此以外,在著重學歷的台灣,方方面面的證書很多;像我這種不學無術的,則有一大堆感謝狀,表揚在這所大學作過分享,那家機構做過培訓甚麼的,叫我「紅都面晒」,幸好出於尊重我都收下來保存好,後來才知道申請證照時竟能用得上。

從學歷、生活到消費,各個層面都要證明,在台灣生活就是一種「Proof of Work」。

從發票與收據,到 NFT 與 DID

聊到這裡,請容我借題發揮,第 10 次解釋 NFT 的意義(謎之聲:早就不只 10 次了好不好)。其實 NFT 的本質好簡單,不過就是憑證而已。在一些使用場景它是收據,用來證明你擁有一樣東西,為它付出過金錢或者努力;在另一些時候它比較像感謝狀和證書,證明你出席過、參與過、完成過一件事。

相對於發票像法定貨幣般由稅務機關統籌,中心化記錄在政府的數據庫,NFT 記錄在「無大台,有共識」的區塊鏈;相對於感謝狀容易偽造又難以驗證,NFT 的紀錄不可竄改但公開可讀,方便驗證。

至於由財政部發出,用來管理發票的載具,對應的當然就是 Metamask 等密碼貨幣錢包了。此外,數位部於年初公布、計畫明年正式推出的「數位皮夾」,則是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會員證、資格證等的載具,按照 W3C 國際標準,利用 DID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管理生活上不同層面的身份,免除紙本作業之餘,更完全符合無大台的精神。

台灣一方面依賴紙本作業,十分守舊,另一方面卻又擁抱數位民主,極之前衛,把其他國家政府拋離得「車尾燈都見唔到」。我相信「Taiwan can help」,很期待台灣向世界示範簡便而不獨裁的數位民主,也對數位部和公民社會很有信心,唯一擔心的是科普是否足夠,人民的理解能力是否跟得上,酸民對政府和新興科技的 FUD(fear, uncertainty, doubt),會不會蓋過用心規劃的政策。

藏書票 NFT 與 web3 書架

發票對應消費,證書對應學歷,感謝狀對應公共參與,那麼閱讀履歷、文化足跡又有否載體?

在電子書還沒流行,我還大量購買紙本書的以往,我習慣把書店的收據夾在書中,記錄何時何地購買,順道當作書籤。近年我不斷割捨昔日的紙本書,每本飄走之前總會翻一翻,多數收據已變得不可讀。別具意義的書,有時我會多走一步,自行在扉頁簽個小名,寫上日期。

無論是保留收據、簽名、蓋章,用甚麼方式「宣示主權」都好,都只是個人行為,社群沒有方法辨別。有見及此,這次我在直銷《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時附送藏書票,相對於傳統藏書票以版畫製作,這張藏書票以 NFT 技術實現,證明持有人擁有對應的紙本書,紀錄不可竄改,公開可讀。試想像,假如其他書籍和銷售通路都能支持藏書票 NFT,書迷就能跟作者連結,同時建立 web3 書架,構建個人在閱讀世界的身份,以書會友。

在 2022 年底的分散式出版實驗第一階段,我以 NFT 電子書方式出版《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假如你摸不著頭腦,不妨把「NFT 電子書」理解為「NFT + 電子書」,跟現時的做法比較。購買 NFT 電子書後,隨即透過電郵收到書的文本,對應購買《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後收到郵寄的紙本書。與此同時,讀者也可以領取 NFT,跟現在領取藏書票 NFT 一樣,只是當時我考慮到認識藏書票的人比認識 NFT 的人更少,沒有這樣稱呼而已。

坦白說,上次售出的 1024 本 NFT 電子書之中,還有 312 個 NFT 無人認領。雖然一批 NFT 囤在錢包讓我有點鬱悶,但是既然文本已經拿到了,NFT 除了展示外又好像沒啥用,讀者懶得去領,和我在購物後跟店員說不需要收據如出一轍,完全可以理解。

不過,這個「隨書附送」的 NFT 除了展示以外真的沒有其他作用麼?答案是否定的,讓我馬上證明。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是,打開 NFT 的展示介面,一般人能看到書訊,而持有人則可以連結到文本,而且版本會保持更新。另外,持有《我不投資》NFT 的讀者,購買紙本《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時可獲七折優惠。本來剛出版就應該提供這項優惠,但由於一刷供不應求,二刷出來我才能給原 NFT 持有人發郵件提供優惠碼,對此我十分抱歉。

七折買書雖然優惠但不特別,來個更好玩的,只要把《我不投資》NFT 回傳給 ckxpress.likecoin(like13f4glvg80zvfrrs7utft5p68pct4mcq7t5atf6),發郵件給我提供郵寄地址,就可獲得《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紙本簽名版。這個安排雖然簡單,但想深一層就知道,以往沒有 NFT,沒法做到這種效果,畢竟你根本不擁有傳統電子書,又何來回傳可言。不過,《我不投資》NFT 二手價 39.9 鎂,紙本書則只需要 18.5 鎂,是否該回傳 NFT 給我換取新書,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了。

這次我的新書以紙本方式出版,一方面滿足熱愛紙本的傳統讀者,嘗試出圈,也最大程度參與傳統出版業和銷售生態,另方面「暗渡陳倉」,同時是分散式出版實驗的第二階段,加入藏書票 NFT 的安排,除了讓讀者把紙本藏書也展現在 web3 書架,也開啟更多可能性。藏書票 NFT 持有人他日會將獲得甚麼,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了這份連結,我這個陰魂不散的作者,將能找到支持過我的讀者,好好回報你們。

黑窗里藏書票。

延伸閱讀


p.s. 回港數天,今天如常去到華星冰室合作社想要寫週報,驚見已經結業,感到一份不成比例的失落。以香港的傳統智慧,食客不能佔用座位太久,例外的中國冰室結業後,肺炎期間到處沒人,我開始經常到華星冰室合作社寫作,這裡是多篇週報的產地。即便疫情過後,即便我只吃一份茶餐卻坐上半天,職員還是待我很好。我經常外出用膳,是因為那幾乎是我唯一跟物理世界的互動,雖然我從不主動搭訕,卻很珍惜員工下一張單、斟一杯水,那些極為瑣碎的互動。沒想到,冰室毫無徵兆下突然結業。其實我應該清楚,能容得下我這種食客,大概就是競爭力不足的徵兆。想通了,卻更傷感了。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