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差回港後,為新遊戲項目到獅子銀行開立公司戶口。
才不久之前,媒體上常報導一兩個小伙子短時間內開發出某手機遊戲然後大賣的故事,已經像街頭的小販檔般,極速消失。現在連做手機遊戲資金需求都越來越大,模式也越來越像拍電影,某些會成立有限公司,獨立募資。可幸的是,募資的渠道除了傳統的投資者,有不少已經採用如Kickstarter, Indiegogo等「眾籌」平台,得以打破框框,直接向大眾募資。
上週提到申請入台證的表格上職業的選項有農、工、商、作家等多元選項,讓人窩心不已。言猶在耳,獅子銀行的有限公司戶口開立表格,給我的感覺卻是另一個極端,行業性質的選項只有:製造、貿易、運輸、金融、建築、零售、顧問、其他。
相對港府,除了所謂四大支柱產業,至少著墨說說新興產業甚麼的,商業機構畢竟及不上政府虛偽,也沒有需要扶持誰的責任,眼中沒有小眾也是能夠理解,因為即使「小眾」一點都不少,管他務農的、創作的、科技的,都不見得會是目標用戶群,以「其他」涵蓋足已。不單是銀行,甚麼大小表格,我的選項,二十年如一日,永遠是「其他」。司空見慣的事,本來不會有甚麼感覺,只是剛到過台灣,寶島給小眾提供的那種存在感,產生了很大落差而已。
在空調強得像冰箱的房間裡,銀行職員一面辦手續,一面推銷各種針對公司的理財產品,如此困獸鬥,讓我平日對冷來電極速掛線的技巧也沒法施展,乖乖就範。表面在聽,心裏卻無法不想起電影《奪命金》,感覺自己跟職員都不過是被商業機器強迫參與生存遊戲的兩顆棋子,身不由己,一時間居然同情起對方來。
推掉甚麼人民幣產品、這個那個後,職員轉而推介貸款,教我哭笑不得。找銀行貸款拓展業務的想法十多年前就有過,帶著一大疊文件,太陽底下穿梭於大小銀行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無論銀行的宣傳語寫得多麼漂亮,結論皆是,沒有「磚頭」抵押的生意,充其量只能申請到董事擔保的貸款,無異於高息私人貸款。多番努力不得要領,唯一的得著是對銀行體系的理解。日劇中,半澤直樹的父親被銀行逼死,對銀行「晴天借出雨傘,雨天收回雨傘」的批評,我其實是在十年前領會的。
不單是貸款和回收貸款的時機,銀行服務的對象更是徹底的本末倒置。越是有錢的人和企業,拿到的貸款金額越大,利息越低,這是常識。最有需要的人都是沒有抵押的,只能找貸款兩兄弟,甚至高利貸。不諳網上服務的基層為主的公共屋邨,只剩下美其名為「二十四小時自動銀行」的提款機,反而中產集中的地區不但分行密集,銷售奪命金的「個人理財中心」更是週末都門常開。這家銀行自稱中小企最佳合作夥伴,以前我以為它在自嘲,後來才了解到那是跟財爺自稱中產一個邏輯,人家心裏的所謂中小企,可不是我們這些中小企。
在大班的心目中,基層客戶是個成本,小型企業是種負累。只要我們過的不是表格可選的生活方式,我們永遠只是「其他」。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4.07.27 “Ryu vs Ken” 專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