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LikeCoin
-
從啟德機場走到天星碼頭:LikeCoin 之十年約定.上半場
2017 年,我跟夥伴發起 LikeCoin,宣稱花十年做成這個專案。當時誇下海口,但多數人只視之為宣傳用語甚或胡言亂語,從沒有人跟我計較這個約定。 來到 2023 年,我不妨重申一次:對於 LikeCoin 這個專案,我打算投入十年人生。
-
追求文字有價的局內人、局外人和超越者
寫作難以維生是人所共知的客觀事實。上週文壇就台港兩地稿費問題展開連串討論,鄧小樺、廖偉棠和一眾文人輪戰,有人發起「文學界 #metoo」鼓勵作者公開被剝削個案。可幸的是,在各方抒發情緒和充分表達後,事件暫告一段落。 雖然不知算不算文人,讓我也來慢三拍地蹭熱度,討論一下文字有價這回事。
-
多走三步 讓 Writing NFT 成為出版新典範
假如 LikeCoin 的 WordPress 插件能加入 web3 留言功能,讓讀者使用錢包鏈接,把留言直接寫到區塊鏈和分散式儲存,配合 Writing NFT,說不定就能讓作者和讀者共同建構一份永續的作品,一次過滿足儀式感、同溫層和社群互動三大願望。
-
Writing NFT:比美味更美味的互聯網書籤
雖然不復存在,del.icio.us 依然稱得上是整個 Web2 歷史上的劃時代產品,不僅解決了當時的一大需求,讓用戶輕易儲存書籤及加上標簽,而且這些「知識足跡」預設公開,幫助所有用戶發現特定主題的相關內容,推動開放內容與知識傳播。
-
應援作者,擁有作品:收集 Writing NFT
跟大家報告壞消息:《區塊鏈社會學》週報上月新訂閱為 0…… 不,-1 才對。 雖然我不會因此關掉週報,但可不能讓趨勢持續,畢竟我深信創作有價。正好,Writing NFT 已於 8 月 1 日推出,一向強調「吃自己狗糧」的我,終於可以用 LikeCoin 體現創作價值,同時實踐出版自由。 無需拭目以待,讓我們馬上打真軍,以下就來個嶄新嘗試吧。
-
分散式出版 DePub 的發展路徑,NFT 從移民到原住民
NFT 的應用層面極廣,但其核心離不開「憑證」兩個字。比如說,應用在出版,NFT 可以體現為讀者擁有一本書的憑證。正是這個核心,補完了數位內容無限複製,且複製品跟原品毫無差別的特性,讓數位內容可以被「擁有」。 在分散式出版的年代,我們可能會再一次見證超級書店 Amazon 的誕生;如果把出版物理解為更廣義的數位內容,Opensea 就是暫時最接近「元宇宙 Amazon」的存在。
-
產品改革讓用戶抱怨被當 condom,設計者如何是好?
科技研發總牽涉到產品升級,升級的同時向下兼容當然最好,但幾個週期以後,難免需要淘汰太舊的版本,有時甚至需要所有用戶全部升級才能繼續使用。 讚賞公民 web3 就是這樣,一下子不再支援信用卡等傳統貨幣支付方式,需要用戶進入 web3 世界以密碼貨幣質押;跟得上的用戶欣然配合,主流用戶正在了解,有用戶乾脆臭罵 LikeCoin 把創作者當作 condom,拂袖而去。作為產品設計者,面對這種情況,該怎樣拿捏?
-
支持把反對的議案付諸公投,是不是人格分裂?
LikeCoin DAO 超越傳統治理的八大特性 1,其中兩個是社群自治和自由參與,任何社群成員都可以推動政策,沒有任何先決條件,DAO 內也沒有審批委員會,可以把看不過眼的持份者拒諸門外。但實際上如何才能在社群創造有意義的討論、凝聚共識,還需要深入探討。
-
八大特性,檢驗市面上各種 DAO 的「純度」
區塊鏈的世界特別多由三個英文字母組成的術語,從 ICO 到 STO 後,又有 IEO、ITO、IDO,當然還有炙手可熱的 NFT。整個社會都在用專業術語是個有趣的現象,然而很多時候,雖然人人都說 ABC,但人人說的卻不是同一個 ABC。比如現在又開始流行說 DAO 了,但眾口難調,當下自稱 DAO 的組織包括了幾乎任何協作的型態,看來很快幾個朋友湊錢吃飯,都快要稱為 Dinner DAO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