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 晴 跟很多人一樣,基本上不買報紙好久了,只看網上版,有時乾脆不看,為了環保,也為了簡單生活。說「基本上」,因為還是有例外,星期天會買明報,一般會是跟父母飲茶時看。逢星期日,明報會付副刊sing kei yat seng wood和Sunday Workshop,是極少數我還會拿著看的紙質讀物。雖然支持,但幾乎每週都是看不完又不想扔,弄得家裡的樟木櫳全是過往的星期日生活。樂見今期改版變成小份,拿在手上、放在包裡或者存起來都比較適合。 聊星期日生活的訪問時,聊到不少傳統內容製作人面對互聯網和免費商業模式的衝擊該如何自處,本來要說的是我,是遊戲產業,但我卻不止一次把話題拉到明報,拉到傳媒業去了。傳統遊戲人,不少還在守著一些宗旨和原則,比如假設了遊戲是種線性體驗,比較假設了遊戲有爆機,比如主張收費下載。這種態度總讓我想起星期日生活,編輯堅信做內容應該是這樣的,比如文章自然是大塊頭,報導必須深入,不隨波逐流,不譁衆取寵,不利於面書傳播,更不用說Instagram。大概兩年前吧,有次我跟老編說,妳地份報紙悶死人了,網站更差得不能直視,還要用非常過時的訂閱模式,訂閱過程還麻煩到死。其實我說得再苛刻,都只是責之切。對於守著價值的傳媒人和遊戲人,我總是由衷敬佩,錢包支持。 但我認為,舊日所相信價值不必接受時代的糟蹋,這是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找到出路,避免孤芳自賞。訪問當天我解釋了一大輪,怎樣嘗試在表達訊息和商業考慮之間找出路之後, 記者妹說很不安,因為這正是社會容不下創作和理想的表像。但我不是這樣理解。科技在變,消費者心態在變,我不管是誰造成、誰的責任,讓做創作、做內容的人需要面對免費模式,面對大部份不再付費買內容的消費群,我只知道我們要在創作和商業之間找條出路。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出路,不是在夾縫中的一個定位。 我們常說諸如理想和現實間的甚麼甚麼,其實已把兩者對立起來,或者至少接受了兩者的對立關係,就像政府把保育和發展對立起來,設了框架,逼人選擇本應共存的兩者。事實上我們真正需要做到,或至少需要看的角度是,走在一條通向理想的現實路上。

University Station (MTR)
[igp_map lat=”22.413352778″ lon=”114.210172222″ marker=”University Station (MTR)” style=”ROADMAP” class=”” width=”200″ height=”200″ width_type=”pixel” height_type=”pixel” zoom=”15″]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