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code 在生活中實踐去中心化

談到去中心化,很多人馬上眉頭大皺,高呼不懂技術不要煩我。其實,分散式機制不一定就得透過區塊鏈落實,即使完全不懂資訊科技,甚至沒有手機和電腦,也可以在生活上實踐去中心化的精神。

再談 decentralization 是甚麼

Decentralization 最流行的翻譯是「去中心化」,很生硬,但畢竟最多人用,已經形成共識,往往我也只能不情不願地跟著使用。反過來,decentralization 也可以從正面翻譯成「分散式」,比如我就常用「分散式出版」,描述「想做到甚麼效果」,而不是「要避免甚麼後果」。這在神經繃緊的社會尤其合用,畢竟有些人一聽到「去中心」、「去中央」就不必要地想太多,緊張兮兮,甚至上崗上線到煽動了。

粗略地說,去中心化有三大先決條件:

  1. 由多個人或組織決策,避免一言堂;
  2. 經多個人或組織執行,防止偏頗和腐敗;
  3. 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後,成員仍然能維持共識,保持一致。

換言之,去中心化就是「無大台,有共識」。

如果嫌概念太抽象太多理論,讓我們來討論一個簡單例子。假設你有一對子女 Alice 和 Bob,都很喜歡吃蛋糕,那麼,要怎樣公平地分配一個蛋糕給他們?

最典型的方法當然是由父母切蛋糕然後分配,父母總是同等愛護每一位子女(?),不會偏心,即使有人所獲分配較多,也一定是出於需要而非偏袒。我不打算質疑這個假設,反正那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屬於中心化的決策,中心化的執行,不排除有時可以高效而穩定地運作,但當父母不在了,開始偏心了,或者子女思想變得獨立了,不再接受單向分配資源,這套中心化系統就會開始出問題。

那麼,怎樣以去中心化精神分配一個蛋糕給 Alice 和 Bob 呢?答案很簡單,由其中一位負責切蛋糕,然後另一位先挑。

驟眼看,這是一道適合放在親子論壇的 IQ 題,實際上,當你把這個模式套入以上三項條件,就會發現它完美演繹去中心化,小改變大改善,不但公平分配蛋糕,讓 Alice 和 Bob 無可抱怨,也避免父母陷於「當醜人」的困境。是的,受惠於去中心化分配蛋糕模式的不只是子女,也包括父母,除非父母要靠著維持秩序來刷存在感。

前面說「去中心化」這個翻譯不好,除了因為硬譯破壞了中文的美,也因為容易造成誤解。事實上,decentralization 的出發點並非與「中心」為敵,跟中心對著幹,而是為中心和整個系統著想,避免太多責任和權力集中到一點,一旦出事時整個系統垮掉。

大型超市的購物車

讓我們再看另一個牽涉人數比較多,但答案同樣簡單的例子。假設你經營一家外面帶停車場的大型超級市場,而顧客購物後,總是隨便將購物車留在停車場而不會推回原處,有甚麼方法解決?

管理控大概馬上會提議增聘人手維持秩序,先進一點的還會到處安裝攝錄機,配合 AI 人臉辨識,誰不好好把購物車推回來安放,要不就把他的照片貼出來以儆效尤,要不就直接扣會員積分,重犯者取消購物資格。參考我國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集權管治會奏效,由不由衷都好,大家都會因此被調教得很有公德,但這種管治方式是否恰當,有否顧及私隱和尊嚴,則另當別論。

相反地,作為左膠的我,會主張從公民教育入手,在超級市場張貼海報,派發單張,解釋把購物車留在停車場會阻礙汽車行駛,為其他顧客帶來不便,也會增加職員的工作量。我總是傻傻的相信教育是社會的根本,隨著公德心提高,顧客自然會逐漸變得自律,自動自覺把用完的購物車推回原處安放。

如果你既不認同集權管治,又不相信用愛發電,還有別的辦法麼?可幸的是,我們還有分散式機制。我可不是說要開發超級市場鏈,發行超市幣甚麼的,事實上,這問題的去中心化解決方案跟資訊科技沒半點關係,由來已久,你很可能早就見過:在購物車加上小裝置,投入一枚硬幣才能取用購物車,把車放回原地才能取回硬幣。

CC-BY-NC-ND by Bill Gracey

這個機制最直觀的效果當然是,為了取回硬幣,顧客會把購物車推回並安放。不過,一枚硬幣的金額畢竟不多,不在乎十元八塊,「豪畀你」的人多的是,那停車場豈不是依然會放滿購物車?不見得,因為每隔一段時間,只要積累得夠多,就會有人把散落在停車場的眾多購物車通通推回安放,藉此收集退回的硬幣。這些人可能是有經濟需要的露宿者(我為這刻板印象感到抱歉),也可能是不在乎金額,只為維持秩序的旁人。

既然有人會不為硬幣,純為理念而行動,那這套機制豈非多餘?也不是。硬幣除了是具體的經濟誘因,也把善行量化,就像遊戲一樣刺激人性的收集慾望,帶來成就感。很多微小的經濟誘因都有這種效果,比如廢物回收可以收集積分然後兌換禮品,又比如購物商場的停車優惠,信用卡的積分回贈等等,這些誘因觸發的消費意欲,往往遠大於實際的經濟價值;明明那些折扣或回贈對於生活已經很有餘裕的駕車族微不足道,卻往往為營營役役的中產生活帶來不對稱的滿足感,因而改變決策與行為。不要誤會我在暗諷中產的消費行為,我想強調的是行為心理學中的非理性決策,無可厚非。

為推回購物車加上領取硬幣這樣的一個簡單誘因,不但不用文字就把目標表達清楚,節省人力物力,還為受眾帶來參與感和滿足感,這就是分散式機制的力量。搞區塊鏈的我們常說 protocol(協議),主要是為了裝酷表現得很懂很厲害,其實 protocol 既不神秘更不難懂,不用被嚇怕。圍繞一個既定目標,避免把決策和執行集中在一個人,想辦法分散到每個人,需要時提供經濟誘因,最理想是由社群本身提供,假如行得通,就能成為一套可持續運作的 protocol,也就是分散式機制。

UBR 無條件基本讀者計畫

上週我提出 UBR 無條件基本讀者計畫,由我和群眾出資,透過幾家獨立書店挑選和採購所有 2024 年出版的香港書籍,有人覺得我要不是瘋了,就是比特幣才漲回一點就亂花錢,就此我不打算辯護;至於香港的傳統出版業是否值得支持,則是理念和志向的問題,也不適合在此討論。但是,藉這個機會,我想聊聊假如要支持出版業,可以怎樣實踐。

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看到甚麼好書,就到附近的書店買一本。事實上,能做到這樣就已經很好了,而且沒有人會吐槽太中心化,畢竟那只是自己資金自己花。不過,一個人走得快,一班人走得遠,假如能把支持出版業的行動去中心化,不但能夠集腋成裘,也可以惠及更廣泛的受眾,更理想的是,即使發起人有天不能參與了,支持出版業的「去中心化永動機」還能繼續運作,不受影響。這就是 UBR 無條件基本讀者計畫的初衷。

生態是否去中心化往往不是二元的是非題,而是一個程度,相對於靜態的結果,更像個動態的過程。要考慮如何去中心化,可以先把支持出版業行動拆分成書籍挑選、採購通路、受惠對象、資金來源、存放管理五個層面,再逐一思考去中心的方法。

透過跟獨立書店合作,選書的工作散落到 3 至 9 家書店,無論是內容判斷、價值觀和品味都得以分散,同時又不失專業,遠勝我一個人選書,這是第一個層面的去中心化。3 家書店是個起步點,計畫運作暢順後再增加合作書店不難,先保證一定程度的分散就好,沒必要一下子引入太多家書店,增加溝通成本。

跟不同的獨立書店的合作,也有助分散受惠對象和採購通路。雖然現階段的資金額度低而且來源單一,受惠對象、採購通路都不會產生爭議,但如果日後有機會擴展規模,採購的書目和通路都牽涉資源分配,是非常敏感的議題,提前把這兩個層面去中心化,可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至於資金來源,我假設絕大部分來自我本人,換言之是相當中心化,只要我明年不再掏出資金,計畫就會無以為繼。不過,以上只是我悲觀而務實地預估幾乎沒有人會支持,UBR 計畫提供了群眾出資參與的機制,最終我負責資金的百分比,明年初才會知道。而事實上,上週計畫公布後有兩位分別來自台灣與香港的讀者表示將會支持,已經超乎我的預期,是個不錯的開局。所以,要對資金來源的去中心程度打分,從 0 到 100 的,暫時我會說 20 吧,不及格,但也不是 0 分。

最後,書籍的存放和管理是 UBR 計畫最中心化的部分,這除了因為我選擇先把問題擱著,也牽涉到物理書籍的本質,每本書都是唯一的,自然只能放在一個地方,即使把 100 本書分成 10 份每份 10 本,分別存放在 10 個地方,依然是每本書只存放於一個地方,並不很去中心,除非每本書都能多買幾本,而現階段考慮這個顯然不切實際,暫時書籍存放管理的去中心程度,就當是 0 分好了。不過,0 分只是說很中心化,並非缺乏管理,我可是特意租了一個迷你倉去存放這些書,不但有 24 小時空調,更是防火間。

有玩過遊戲《三國志》的,一定會記得表示武將綜合能力的五角形雷達圖,比如說統率、智力、政治、魅力值都超高,但武力值非常低的諸葛亮,雷達圖會好像缺了一角的五角形,代表其綜合能力的五角型面積也會因此減少。

《三國志 11》

如果我們把支持出版業計畫的 5 個層面按分散程度也畫成五角形雷達圖,UBR 會有點像關雲長,有 3 方面特別出眾,但餘下的 2 方面有所不足甚至非常薄弱,並不完美,但瑕不掩瑜。強如關雲長尚且有他的短板,我們也不需期望 UBR 一蹴而就,先以最小步履行動的心態開展,只要能運作起來,大可往後再從長計議,如何把我個人負責的層面逐步去中心化。

讓我們一起參與,把 UBR 由一個傻瓜的行動,變成一套支持出版業的分散式機制。

p.s. you may say i’m a read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Comments

在〈No code 在生活中實踐去中心化〉中有 2 則留言

  1. 用購物車做比喻很合用,就容我來個劉備借荊州~ 😂

    1. 你有怎知道懶惰成性的劉備不是根本就想別人替他管理荊州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