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談 MEMECOIN,得先談 meme coin;而要談 meme coin,當然得先談 meme。Meme 音 /miːm/,不要再唸成「me me」了,中文通常翻譯成迷因,也有人翻譯為媒因、覓母、米姆、瀰,或意譯「文化的基因」。Meme 是生物學家 Richard Dawkins 創造的新詞,首見於其 1976 年的著作 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
- 大部分人認識 meme 都始於迷因圖,即有時是電影、劇集、漫畫的截屏,有時則是硬照,通常會搭配粗體單詞或短句的圖片,用於幽默地表達一份情緒。當選圖、文字、場景配搭得當,往往有著「a picture paints a thousand words」的效果,故事一下子從屏幕躍出,甚至無聲地有聲,即所謂的「有聲 po」,不但讓人會心微笑,更能秒懂,感同身受地 get 到那份情感。
- 順帶一體,迷因圖最常用的字體叫 Impact,由 Geoffrey Lee 於 1965 設計,因為超粗而清晰的線條,特別適合於如大型海報等。最終 Impact 大放異彩的場景不是巨型戶外廣告,反而成為了小小迷因圖的「指定字體」,相信一定出乎設計師意料吧。
- 但是,迷因圖只是 meme 的其中一種載體,生理特徵由基因(gene)傳播,而文化特徵則是由 meme 傳播;如果文化是種病,meme 就是病毒,迷因圖有如飛沫,是病毒的最佳載體,但除此以外,儀式、道具、口號、演說、手勢等,通通都可以是 meme 的載體。
- 至於 meme coin,則是隨著區塊鏈的出現帶動鑄幣民主化後,meme 的最新載體。不同於過往的所有載體,唯有 meme coin 可以做到「put one’s money where one’s mouth is」,當一種文化由 meme coin 去承載,無論説甚麼、做甚麼,都不及花錢買幣去支持這種文化來得直接,支持者多了,買對應 meme coin 的人就會多,基於經濟學最基本的供需定律,價格就會漲,這是其他載體全都沒有的特性。
- 最為人熟悉的 meme coin,非 Dogecoin 狗狗幣莫屬。就如很多 meme 一樣,Dogecoin 的開始只是無心插柳,其創辦人 Jackson Palmer 與 Billy Markus 於 2013 年以半開玩笑的態度,分岔萊特幣的代碼開發出 Dogecoin,並沒有甚麼野心,只為開發一種更有趣,更親民也更實用的密碼貨幣,結果卻大受歡迎。2015 年,Palmer 眼見社群因為巨大金錢利益而變質,憤而退出專案,他大概沒有料到,變質的好戲還在後頭,從 2019 年 Elon Musk 加入成為「執行長」開始。
傳播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變種」,連創辦人也控制不了,文化適者生存,社群主導,這是 meme 的另一個特性。
- 廣義來說,Bitcoin 才是真正的 meme coin 之王,在罵我胡說八道之前,請從這個角度思考:如果 meme coin 的定義是不含內在價值,不能用作投票,純粹以概念、文化認同而形成共識採用的密碼貨幣,那麼既非 utility token 又非 governance token,meme(這裡作動詞用)成價值載體的 Bitcoin,完全符合 meme coin 的定義,只是它的「meme 力」太強、市值太大,被抽出來獨當一幣而已。
更廣義地說,就連黃金也是 meme,黃金的內在價值雖然不至於零,但卻極之有限,絕大部分的價格都是 meme 出來的,但跨越千年、跨越地域、跨越文明形成的共識,這個 meme 卻變得堅實無比。
- 這樣說並不是貶低 Bitcoin,恰恰相反,反而是想提出別小看 meme coin,當一個 meme 正式形成,它就成為一股信念,力量比強勁的功能和具體的應用場景還要巨大和持久。更強的 meme 甚至是一種信仰,你不可能跟信徒辯論神是否存在。
也因此,我認為 meme coin 必須毋忘初心,保持純粹,Elon Musk 曾說會投入資源開發 Dogecoin 讓它更有用,我認為是走歪路,要做功能,根本不該建基於 Dogecoin。同理,雖然我欣賞強調創造的黑客精神,但認為與其在 Bitcoin 上架 NFT、智能合約等基建,還不如讓它保持價值載體的純粹,把開發能量投放到其他專案。
- 我跟財科暗戰章濤老師有一場鬧著玩的「永續賭局」,他主張持有比特幣才是王道,我則持有以太幣為主,超過比特幣一倍以上。事實上,這並不代表我看衰比特幣,或者看好以太幣長遠會升得較比特幣多,那更多是因為文化的傳遞(meme)比較抽象,但是智能合約的用途(utility)則十分具體,因此即使很多人稱以太幣為「虛擬」貨幣,我仍以它作為資產配置的骨幹,感覺還很踏實。
在 9gag 的 MEMECOIN 推出之前,除比特幣以外,我從來沒花錢買過 meme coin,也是基於類似的邏輯,不是我看扁所有 meme coin,更不是全都看成騙局,只是我並非它們所主張的文化的一部分,僅此而已。meme coin 承載的就是文化,如果我並非由衷認同這份文化,了解不深就去買,那就是投機。投機也沒有不可,只是我很少做而已。
- 上月我在 Twitter(拜託不要糾正我應該叫 X 好不好)farm MEMECOIN,好幾位朋友都善意提醒,問我的帳號是不是被駭,這大概是白皮書開宗明義「has no functions, no utility and no intrinsic value」、「is completely useless and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 only」的 MEMECOIN,不符合我不苟言笑,主張「千斤擔子兩肩挑」也要開發出對世界有承擔的服務這個「人設」吧。不過,有了以上的討論,朋友現在應該能夠理解了吧,我有我的志業,但並不排斥其他人的路徑,正所謂兄弟爬山。況且,單是支持我的好友,9gag 的創辦人 Ray,就是 farm MEMECOIN 的充分理由了。
說支持朋友,是不小心把自己捧高了。與其奇怪我為甚麼支持 MEMECOIN,不如奇怪 MEMECOIN 為甚麼支持我。雖然我在區塊鏈領域的時間比 Ray 長,也的確分享過不少想法與經驗,但達者為先,MEMECOIN 無論是市值、流動性、持有人數、聲勢等任何面向,都比 LikeCoin 強太多太多。再說,即使 MEMECOIN 本身真的毫無用處,基於區塊鏈的特性,也可以「swap」成用處。
我上月大喊如果我的文章提供到洞見和幫助請付費訂閱,每 100 港元可以幫我掃描一本頻臨絕種的香港書,力竭聲嘶,得到 9 位讀者慷慨支持,足以掃描 40 本書,我由衷感激,但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解決問題。另一邊廂,因為我一直盡力科普,解釋區塊鏈的邏輯與理念,也可能給過一點洞見,Memeland 送我「YOU THE REAL MVP」NFT,又因為我一直持有並無套現,正對著海量有待掃瞄的書本雜誌苦惱之際,意外獲得 MEMECOIN 空投,抵得上我十年的訂閱收入。
很多事情,不要單從表面看;很多付出,不要計較太多。區塊鏈是 karma 的載體,只要你全力去做,用心打拼,經常會以你意料之外的方法,找到方法回饋你。
相信 karma,如果我的文章給到你知識、洞見或樂趣,請付費訂閱,說不定,將來你的孩子能讀到香港的舊書,正是因為你當下訂閱支持。
免費訂閱《DHK 週報》,每逢週四文章直達郵箱。
付費成為「道友 Pro」,加入 Signal 討論群,每月獲 DHK 空投,每年生日獲得贈書,不定期參與專屬活動。收入全歸 DHK dao,從事 web3 公民教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