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17歲少女》回信

尹思哲傳來他的新報導《17歲少女: 我要做個 Programmer!》想要跟我分享。我又不是編輯,他如此煞有介事,相信是很用心地寫這篇報導。我自覺也該簡單分享一下看法,回饋報人。

自問是比較前衛的,少女清楚自己志向,毅然退學,沒甚麼值得驚訝,按自由意志選擇自己的路,更是很好的事。況且就算遲些感覺想要讀大學才回去報名也無不可。

可是,如果少女問大叔意見,我斷不會鼓勵她退學。她自己選擇退學是一回事,我煽她退學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是一條魚就不要學飛,如果你是一隻雀仔就不要學游水。」

報導引述這兩句說話是不存在討論空間的,該討論的倒是,一個有志於編程的年青人在大學讀IT,以計算機科學為例,是一條魚學飛,一隻雀仔學游水麽?我不這麼認為。

我雖然對大學以致整體教育制度諸多不滿,但我的批評正好是體系沒有盡好基礎教育的本份,沒有守好多元教育的原則,連政府和大學都不踏實,隨波逐流,市場導向,商業化管理。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大學的傳統學科彌足珍貴。計算機科學雖然沒有哲學、語文、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歷史悠久,但在這個光速年代,也稱得上是傳統學科了。多年來因為面試和其他機會跟年青IT和遊戲人打交道,看到一個普遍現象,唸的學科越是「跟得上潮流」,根柢越是不好。以往招遊戲開發員,敝公司有個簡單可靠的原則,一看到來自大陸遊戲學院畢業生的簡歷就刪。沒辦法,這些學院會在幾年間教學生遊戲設計、數值平衡、伺服器端架構、客戶端編程、項目管理、營銷推廣,這些畢業生認為自己甚麼都涉獵過了甚麼都懂,如果是假的,我當然不能考慮。萬一是真的,我們淺水恐怕藏不了蛟龍。

不少有志從事IT的年青人誤會課程內容要夠新夠緊貼潮流,畢業後才吃香。這至少在敝公司而言是錯的。我們從來只看基礎,對當下最流行的開發工具和流程熟悉是好事,略有所聞也不錯,甚至聞所未聞也可。原因非常簡單,開發工具、環境甚至語言總是恆常變化,只要根柢夠好,這些總可以在短時間掌握。況且,稱得上是最緊貼大勢的技術和工具,一定不是需要時間沉澱、開辦、設計大綱等大專課程提供的。

我絕非反對大學課程設計與時並進,相反我討厭躲在象牙塔,不知人世間今夕何夕的大學講師。然而在課程加入新元素,先決條件是根柢先打好。坊間有人開辦雲端運算課程,詳情我沒留意,但假如課程裡面既沒有如Network的元素也不要求先修,那是不能期望學生對雲端的認識深刻和紮實。以計算機科學而言,根柢是諸如Data structure、Algorithm, Network, Database, Operating System等。坦白說我曾經懷疑這些學科到底唸來做甚麼,但近年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至少有一點這年代的年青人是幸運的是,凡此種種基礎課程,現在都能直觀地學以致用。其他主修科,或者以前永遠在銀行寫COBOL的師兄師姐們,可沒有這份福氣,花上20年,都不一定能connect the dots。

舉個真人真事作例子。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以往有位人稱Mole神的年輕講師,為傳統學科加入新元素,開設了一門 Open-Source Software Project Development 的課,幫助學生了解當下商業社會怎樣利用開源軟件做實事。課程的代碼是4140,換言之,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基礎。課程大受歡迎,不是因為「易碌」,相反工作量相當大,而是課程設計貼地,學生和僱主都切實感受到對同學的裨益。

說回退學少女Clara,一開始就說,退學沒甚麼大不了,選自己的路一定是好事,我真無心潑冷水。我想說的只是,讀大學對於有志做好程式員的年青人,也是一條很好的路。況且,不同於中學,學習模式很自主,主修以外再唸大量選修可以,兼顧著主修去做大量兼職賺錢賺社會經驗可以,參與學生組織也可以。反正大學沒門,困不住人。

香港的大學絕不完美,但也絕非一無是處。但凡這種有點用而又有點不足的系統,對於一個駭客,棄之可惜,hack至合乎自己的需要就是。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