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地完整:新書《好 game 有好報》

上週六,適逢前公司成立 26 週年,我把《好 game 有好報》,我最後一部還沒放到 3ook.com 的作品,正式出版。


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後,1999 年,我跟友人創辦拉闊遊戲,一做就是 20 年,直至 2019 年離任所有職務。

這段日子的上半場,記錄於現在重讀讓我甚覺汗顏,2009 年出版的拙作《Game 以載道》。

作為續集,《好 game 有好報》記錄我人生中這 20 載的下半場,所發生的事,及我的所思所想。

全書共 97 篇散文,全部公開收錄於 ckxpress.com,整理成〈好 game 有好報〉、〈也談 startup 是甚麼〉、〈致青春〉、〈我要真遊戲〉、〈是他也是你和我〉和〈敏感詞〉六個篇章,另特別收錄《立場新聞》2015 年對我的長篇訪問。


靈魂上載 殘缺地完整

何謂「正式出版」,不同作者有不同見解,有人認為是由出版社統籌,有人覺得是印製紙本書,也有人把國際書號(ISBN)視為指標;對我來說,則是採用分散式出版,把作品放到 web3。分散式出版把書名、作者、出版社等元資料永久保存於如以太坊等區塊鏈;而有別於傳統觀念,我的作品以「版權所有,翻印不究」授權,文本全面開放地存放於分散式儲存,務求最大程度流傳與留存,這不是面向體制,而是面向世界的「正式出版」。

打從 1999 年,我持續以文字分享生活點滴、事業起跌和社會觀察,沉澱而成的五部作品,至今已悉數「正式出版」;既然作品反映我的思想,某個意義上也意味著我已「upload 自己」,把人生上鏈,讓靈魂超越臭皮囊。

2022 年初,分散式出版尚在醞釀,我曾在 Kindle「非正式出版」《好 game 有好報》,如你是地球上曾經購買的少數人類,敬請聯絡我,我希望為你送上正式版。在傳統出版模式,作者習慣了跟讀者沒有任何聯繫,但分散式出版新典範彌補了這個缺失,隨著本書出版,我將告別對讀者一無所知,不知讀者在哪的日子。

這次正式出版前 AI 和我各自校對文本一次,我用了 24 小時,他用了數分鐘,而且是為了裝作人手打字才花了幾分鐘顯示,過程中竟發現十多個錯字,相當慚愧;另外,也發現有兩篇文章高度重複,於是刪掉當時用作筆記速寫的一篇,針對這些缺失,我已想好藉口,因為這次才是正式出版嘛。除了修正錯漏,正式版也統一了大量標點、換上新封面,並在附錄加入珍貴圖片。

重讀的過程中也有想過,如果編輯方針以閱讀體驗為先,砍掉 1/3 內容左右比較合適,節省閱讀時間,也讓節奏更加明快,不過閱讀體驗之前首先得跟自己交代,儘管一一保留好了,即使有些文章此番重讀不無尷尬,既然我的確在當時有過那種想法和感受,就完整的記錄下來吧。

至於讀者,倒是不必執著,這部作品沒有最佳讀法,也不怕劇透,既可順著讀,亦可逆向讀,再不然跳著在〈好 game 有好報〉、〈也談 startup 是甚麼〉、〈致青春〉、〈我要真遊戲〉、〈是他也是你和我〉、〈敏感詞〉和立場新聞訪問中,挑選有興趣的章節來讀,亦無不可。

本書還有一個特色,每篇文章後都附上原文網址,可惜立場新聞訪問除外。有想法不妨點擊鏈結來我的部落格,以相對紙本書而言很新穎,相對社交媒體而言很古早的方式,留言交流。

無敵的 AI 脆弱的人

以前我把《Game 以載道》的書名譯作 The Road of Games,《好 game 有好報》既為續作,因利成便,我譯作 The Dao of Games。我可不是說會有英文版,英文名只是用於文件名和網址,中文版尚且賣不動,又怎可能會有英文版。但這套邏輯即將過時,AI 已足夠成熟,能極速生成質素相當高的譯本,且還在不斷進步和降價中,負面看,AI 正搶走翻譯員以至所有人的飯碗;正面看,以往沒有人投資去翻譯、出版的小眾作品,在 AI 君臨的年代,只要世界上有一個人感興趣,付出少許成本就能出版。

3ook.com 的目標之一正是善用 AI,讓新進與小眾作者都能出版作品,甚至能製作有聲書、翻譯成多種語言,享受以往只有知名作者與暢銷作品才可得到的待遇。對於 AI 帶來的負面效果,我沒有解方,相反,AI 能瞬間寫成有紋有路的長文,我也是「苦主」之一,我的應對是專注在 AI 寫不出的、人的元素,讓作品包含我的生活、我的價值、我的脆弱,「有咁真時寫咁真,有咁深時寫咁深」。The Road of Games 和 The Dao of Games 兩個書名,恰恰都是「很我」的譯法,雖然若有一天 AI 連我的靈魂也能高仿,我也不會太驚訝。

有些人看書會跳過序言直奔主題,就如看 Netflix 影集時跳過片頭曲和上集回顧,我卻相反,特別喜歡細讀作者自序,也很享受和珍惜為作品寫自序的機會,畢竟花一年甚至十年寫一本書,才有機會寫一篇自序;分享作品的後設世界,是身為作者的莫大福氣。偏偏,《好 game 有好報》卻是本沒有序言的書,若我們把自序理解為書的必要元素,這便是本未能完成、卻被厚顏出版的書。

我不是沒試過為這部作品寫序,不是試寫幾小時,而是幾年,卻不知從何說起,更不知如何作結,只能狡辯,未能後設分享,就是我的序言,留有一份遺憾,才是這段日子的忠實呈現。

事有湊巧,D 也在上週出版《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下):消失的可能世界》非賣版,收錄十多年前未能完成的自然史三部曲最終章的稿件、與 AI 合著的續寫及其他周邊文本,探討「作者」、「作品」和「書」的本質,大大超前時代,為出版業及文壇探問路在何方。我的作品沒有這份劃時代的意義,但在個人層面,我對 D 說這部作品的出版是個封印儀式深有共鳴;「要告別的不只是這本未完成的書,也是未完成這本書的自己」,D 在序言的這兩句話,輕描淡寫,卻直說到我心坎裏去。


p.s. 《好 game 有好報》的出版社,我用上了 ckx Press,大家當是鬧著玩即可,不必認真,雖然 20 年前註冊域名那一刻,我的確有過這個考慮。不過若你認為這份記憶是我近年才向自己殖入的 inception,我也沒法證明不是。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