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誰未發聲﹣公民遊戲崛起

2006年,阿桑奇創辦維基解密(Wikileaks),奠定了互聯網於監督政府的重要位置。去年中情局特工斯諾登出走,和David Webb公開密碼揭機場升降數據予公眾討論第三條跑道之必要性,進一步說明在這個年代,資訊科技跟保障公民權利密不可分。而今天截止的政改民間全民投票,更是直接以行動實踐。事實上,以民間的資源去整合實體票站、網站和手機組織全民投票,非常不簡單,更別說還得動員群眾和對抗世界級的網絡攻擊。香港的科技界可說打了漂亮一仗,甚至為國際公民運動立下經典案例,反之妄自菲薄者毫無論據可言,軟弱無力。

這次全民投票還牽動了很多民間參與,當中不乏精彩創作,沒有中央協調卻能配合無間,比如傳統報人的政治漫畫和主攻新媒體的《社漫》、改編自《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黃秋生張敬軒領唱版、孩子版和「台式廣東話」版《問誰未發聲》/《問誰未覺醒》,還有同名手機遊戲《問誰未發聲》,分別以不同形式創作聲援公民抗爭,覆蓋了不同年齡和階層的市民。

《問誰未發聲》是個動作小遊戲,玩家站在中環街頭號召群眾,經過匯豐大樓、政府總部等地標去票站投票,過程中除了需要繞過街道上鐵馬,還得避開打壓手法越來越狠的警察,非常本土,極盡諷刺。

這種我姑且稱為「公民遊戲」的創作,過往也出現過不少,比如手機小遊戲《來自689的你》、網頁小遊戲《怒掟路姆西》,都引起不少共鳴。最認真的可算去年年底推出,Kit Da Studio的《Touch Hero Inc》,驟眼看是個益智小遊戲集錦,內裡卻植入了佔領政總、沙灘執拾膠粒等場景,甚至把遊戲部份收益捐給學民思潮,實行遊戲內外同時支持公民運動。

而在公民意識更強的歐美,類似的公民遊戲當然也不少,由於很多時候缺乏商業模式,一般是由indie(獨立創作人)製作。相對於現階段的本土創作以發洩為主,外國的一些公民遊戲有著較完整的意識形態,甚至直擊對方要害。以2006年Edugames的《McDonald’s Video Game》為例,以模擬這家快餐店的運作為幌子,超越諷刺,直接讓玩家扮演無良企業,了解如果透過破壞第三世界國家環境、以非人道手法養肥牛隻、虛偽扶貧改善企業形象等手法,建立全球化的商業王國。這使得麥當勞恨之入骨,除之而後快。

另一個類似的遊戲是2011年的《Phone Story》,表面上是以工廠為題材的模擬遊戲,內裡是諷刺蘋果和富士康壓榨工人,釀成多宗自殺悲劇。特別令人激賞的是意大利開發商Molleindustria明修棧道,成功避開蘋果的注意讓遊戲在App Store上架,其後發現才馬上將它封殺而得到廣泛報導。在蘋果的地盤諷刺蘋果,透過被打壓下架而換取最大迴響,手法非常高明。

隨著公民意識的萌芽,相信華人社會不久將來也會創作出超越小打小鬧,帶出完整世界觀的公民遊戲;而智能手機的發展,也必然讓傳播效率以幾何級數提升。誰又能說準,遊戲不會成為公民社會發展的一股力量?

– 2014.06.28 寫於高雄


﹣﹣
# 《問誰未發聲》

# 《Touch Hero Inc》

# 《McDonald’s Video Game》

# 《Phone Story》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4.06.29 “Ryu vs Ken” 專欄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