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花了整個一月份在美國。過來為公司的首個英語遊戲的推出作準備,即使其實我幫不上忙。感覺自己往後可能得花挺多時間在三藩市。
說「感覺」而非「計劃」似乎很奇怪。但的確不由得我去計劃,我只是靠感覺去估計前面的「淘金路」。能見度不高。
九九年創業之後的日子,大致上是每三年一次換長駐城市。頭三年在香港,生意做得不好,零二年開始建立廣州的辦公室嘗試進入國內市場,其後香港的事務漸少,主要在廣州上班。待廣州辦公室的運作安頓下來後,零六年,再往北走,長駐在推廣渠道的集中地北京。又三年,奧運之後,隨著行業和公司的轉變﹣﹣北京本身更是翻天覆地,但那不是考慮之列﹣﹣慢慢又回到香港,重新建立香港的辦公室,招聘團隊準備「走出去」等等。
每次長駐在一個城市,事前總是不知道。難怪廣東諺語說有早知無乞兒,若知道自己會長駐,懂得在廣州或北京置業,足以退休了,也不用現在搞第「五個三」規劃了。
反正,與其說是我在規劃工作,不如說是工作在規劃我。
想安頓了。或許年紀大了,適應能力逐漸退化,不像以往可以一周適應五張牀,受不了到處跑,尤其是我的中國胃﹣﹣人家有個中國心,我有個中國胃。但是按以往的經驗,既然是下定決心要去做一個市場,“be there”恐怕是無可避免。
這大概就是傳統智慧說的「力不到不為財」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