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援作者,擁有作品:收集 Writing NFT

跟大家報告壞消息:《區塊鏈社會學》週報上月新訂閱為 0…… 不,-1 才對。

雖然我不會因此關掉週報,但可不能讓趨勢持續,畢竟我深信創作有價。正好,Writing NFT 已於 8 月 1 日推出,一向強調「吃自己狗糧」的我,終於可以用 LikeCoin 體現創作價值,同時實踐出版自由。

無需拭目以待,讓我們馬上打真軍,以下就來個嶄新嘗試吧。

分散式出版 DePub 的發展路徑

隨著 LikeCoin 升級 StarFerry 版,我第一時間發行了首個 Writing NFT。

作為 LikeCoin chain 的「創世 NFT」,這次發行意義重大,因此我們選了月前發表,詳細描繪分散式出版概念與藍圖的〈分散式出版 DePub 的發展路徑,NFT 從移民到原住民〉,來為新時代打開序幕。

文章很長,當時於週報被迫分成上篇〈NFT 移民〉及下篇〈NFT 原住民〉,分別闡述分散式出版的兩個階段。想知道兩者分別意味甚麼,NFT 又怎樣從移民演化成原住民,請把這個 Writing NFT 收集下來,慢慢品嘗。

成為典範轉移的參與者,透過閱讀 NFT 來了解 NFT,自有一番意義。


Appreciation is more than a thumb

除了以上,我還把另外兩篇意義重大的歷史文章,發行成 Writing NFT 供大家收集。

第一篇題為〈Appreciation is more than a thumb – LikeCoin: the social currency for User Generated Content〉,是我在整個 LikeCoin 發展上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首次提出欣賞應該超越大拇指按讚,讓作品既能保持開放,又能「化讚為賞」獲得收入,異想天開的想法。

當下重看文章,讓我確認雖然五年以來,無論社會還是產業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整個分散式出版的實踐,理念和框架打從一開始已經鎖定,至此初心未變。

話雖如此,此文觀點幼稚,文筆拙劣,讓我汗顏。然而,要不是「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的性格,我大概也不會開展整個旅程,LikeCoin 也不會出現。

Writing NFT 的一大意義正是留住歷史,因此我故意不作修飾,保持我的筆誤,也留住我的天真。不但如此,還附送彩蛋,那個你很可能沒見過的,舊版 LikeCoin logo。

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創用 CC 付費方案

第二篇歷史文章為〈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創用CC付費方案–LikeCoin: 針對用戶生成內容的社群貨幣〉,香港首發於《立場新聞》,是上一篇的延續,但改為中文書寫。那以後,我開始以中文書面語寫作,很少再寫英文文章。

〈構〉進一步演繹分散式出版的實踐方向,初次介紹區塊鏈、智能合約等,當時還屬火星語的概念——雖然對很多麻瓜來說,以上依然是火星語。這些記錄下來的想法,部分隨著技術的推演失效,也有一部分,成為了後來白皮書的元素,付諸實行。

以上兩個 Writing NFT,現已在我的 Liker Land 的個人頁面列出,可供收集。


假如你也是創作者或記者,歡迎申請白名單,把你的作品發行成 Writing NFT。我與其他讀者,都期待著收集你的作品。

關於 Writing NFT 的進一步資訊,還有更基本如怎樣開錢包、獲得 LikeCoin 等,請加入 LikeCoin Discord 或查閱文檔,了解更多。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