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Pizza Day 15 週年,世界學懂了別用 Bitcoin 買 Pizza

誰都聽過劣幣驅逐良幣,但知道其典故的人並不多。理論上優勝劣敗,劣幣憑甚麼勝出?

話說古代的錢是用黃金、白銀等稀有金屬鑄造,然而品質與純度良莠不齊,每個人都想把品質較好、純度更高的錢幣留在手,購物時總是先把較差的錢幣花出去,結果是造成劣幣的流通量遠高於良幣的現象,劣幣「驅逐」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

雖然沒穿越過回古代,以上故事卻有著強烈的既視感,似曾相識。對,當我們持有比特幣和美元,買 pizza 時都知道先用美元比較好,不然將來比特幣大幅升值,自己就變成 Bitcoin Pizza Day 的主角,背後的邏輯,跟劣幣驅逐良幣大同小異。

2010 年 5 月 22 日,程序員 Laszlo Hanyecz 用 10,000 比特幣買了兩塊 pizza,隨著比特幣的發展,每年的 5 月 22 日被稱為 Bitcoin Pizza Day,幣圈中人舉辦各種活動大肆慶祝,媒體則當作花邊新聞,循例調侃主角,算算這兩塊 pizza 的最新市值。來到 2025 年,數字首次超越 1,000,000,000 鎂,十億;太多 0 沒有概念的話,可以這樣理解:吃一大塊 pizza,等於吃掉一家大家樂,不是一家分店,而是整個集團。

也有著眼於價值多於價格的區塊鏈媒體和 YouTuber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事件,他們說,Hanyecz 的交易立下先例,證明比特幣可以用於購物解決生活所需,也為市場提供具體的兌換價,表明並不後悔的 Hanyecz 是比特幣發展的英雄,值得記入金錢史冊。

Bitcoin Pizza Day 的真正意義,顯然不是有人花了後來變成天價的資產買薄餅而後悔莫及,而是這宗交易讓 Bitcoin 首次買到生活所需,增強了這種資產的「金錢性」。

——〈我們都是 Bitcoin Pizza Day 的主角

2021 年 5 月 22 日,Bitcoin Pizza Day 11 週年,我在《蘋果日報》專欄 #decentralizehk 如是說。

說得冠冕堂皇,現實卻是,Bitcoin Pizza Day 15 週年,世界並沒有學會以 Bitcoin 買 pizza,諷刺得很,反而是學懂千萬別用 Bitcoin 買 pizza。

我們的分析犯了甚麼錯誤,問題出在哪裏?

金錢三功能的分解再裝嵌

查實分析並沒有錯,而沒有人用 Bitcoin 買 pizza 也不成問題;但若這真是個問題,問題在於劣幣驅逐良幣。

別誤會我在挖苦美元與其他法定貨幣是劣幣,就算是,這裏的「劣幣」也並非貶義。有別於部分原教旨主義者,我向來不認同以密碼貨幣取代法定貨幣(這裏先不考慮穩定幣),而主張以前者補充後者的不足,在法定貨幣做得不好的應用場景,充份發揮密碼貨幣的價值。法定貨幣的優點是可以調控,當管理得宜,相對衣食行等日用品而言購買力穩定,適合用作日常生活的計價單位及價值交換,亦能用於刺激經濟,或在疫情等極端情況救市;至於比特幣,最大優點是產出獨立於任何政權、供應量有限,更適合用於價值儲存。

以往由於技術所限,資產兌換十分麻煩,挑選一種資產作為金錢意味著要同時滿足定價、交易和儲蓄三大功能;時至今日,大部份人的概念依然沒變,選擇金錢時把三項功能一併考慮,得出法定貨幣是唯一可行選擇的結論:「比特幣買不了雲吞麵,所以比特幣沒用」。

然而隨著科技發展,資產之間的兌換非常便捷,步入「多元」社會,金錢的三大功能可以分開處理。深刻理解密碼貨幣特性的,大可一方面以比特幣作價值儲存,另方面以美元或當地法定貨幣作日常消費及計價。

假設比特幣現價 60,000 鎂,而四年後將兌 100,000 鎂。我深信這是很保守的估算,但如果你認為我過份樂觀,那沒辦法…… 你以為全部都以美元支付,就不怕成為苦主?請想深一層,如果那是因為你的閒置資產全部都是美元,那代表你跟買 pizza 那一刻的 Hanyecz 一樣,在美元和比特幣之間,放棄持續增值的,而選擇了持續貶值的。換言之,你正正就是 Bitcoin Pizza Day 苦主,只是你沒意識到。

Bitcoin Pizza Day 的快思慢想〉,2024 年 5 月 22 日

作為「良幣」,雖然比特幣發展至今鮮有直接用於日常消費,但無減 15 年前 Hanyecz 為比特幣消費揭開序幕的意義。以黃金為例,資產必先能用於消費,以後才有可能成為價值儲存的載體,邏輯上斷不可能有一種資產沒法用於購物,卻廣被接納成為價值儲存載體。

然而比特幣是否適合大規模應用於定價和消費,卻不太重要,想想使用黄金來定價和購物可行性有多低就知道了。因此,薩爾瓦多於 2021 年把比特幣列為法償貨幣,以整個國家去做社會實驗,即使本年初失敗告終,都無損比特幣作為全球新興價值載體的地位,不但薩爾瓦多政府依舊持續買入,就連美國都於本年三月成立比特幣戰略儲備;企業方面,則有以 Strategy 為首的多家上市公司連番發債,不斷購入並長期持有比特幣。

劣幣與良幣的正和遊戲

除非有國家想要掌控一切、統治地球,不然密碼貨幣要贏,不代表法定貨幣就要輸。

現實是,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載體的位置越來越穩的同時,作為「劣幣」的美元透過區塊鏈技術也變得更加無遠弗屆,計價單位及交易媒介的角色更加普及;穩定幣草案 GENIUS(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在議會進入最後階段辯論,美元穩定幣越出越多,總市值屢創新高。此外,USDT 的市值儘管遠低於以太幣,跟比特幣更差一個數量級,交易量卻經常高於兩者,甚至往往超過兩者之和,反映 USDT 的轉手率與流通量大幅高於比特幣。

比特幣的「良幣」定位已獲確立,接下來就看現市值約為黃金十份一的比特幣,可以走得多遠。另一邊廂,無需也無法跟比特幣競爭的美元,真正對手是其他「劣幣」,國際間越多人接受以一國的貨幣計價及交易,對該國的經濟越有利,是美、中以及所有國家都懂的顯淺道理,列強定必各出其謀增加其貨幣的流通性;區塊鏈和穩定幣的角色,將越趨重要。

我們影響不了國際局勢,但可以照顧好自己。在個人層面,隨著各國規管與接納密碼貨幣,以法幣消費但以比特幣儲蓄,操作越來越簡單;被逼長期持有劣幣的人口逐漸減少,比特幣及以太幣等區塊鏈,切實地為世界帶來貨幣選擇權。

靈活調度良幣與劣幣,正是「財富自由主義」的八大重點之一:

「進一步的財富自由,是因應需求選擇各種貨幣。」

——《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第零章


更多相關文章,請參考《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