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學以致用,不是學習時計算將來能否用上,而是實作時融會過往所學
有些詞,離開了校園很少聽到,比如「學以致用」,大概是因為在工作環境說出來,會給人不成熟的感覺。只要工作指派過來,總要完成,沒有人會在乎你是否發揮校園所學,也沒有人給你機會去在乎。
不是的,宵夜裡,酒吧中,偶爾我們還是會聽到老朋友抱怨,說校園學到的知識跟現時工作毫無關係,或是鄰座閒聊,說大學課程追不上社會變化,尤其是科技發展。
「學以致用」帶褒義,誰都知道,但體現上卻有很大落差。我甚至認為,當「學以致用」被理解成直觀的,即食的,工具性的,對社會以致個人都不是好事。
近年手機遊戲產業增長極快,加上港府的進修資助,坊間出現不少遊戲課程,快速教曉學生使用最流行的遊戲引擎Unity開發遊戲。「政府資助後,全個課程只需$1,000」、「手機遊戲年賺千億,兩個月學懂開發 Game Apps」是這類課程典型的廣告語。
我並非全盤否定這類課程的存在價值,它有助門外漢在短時間內對遊戲開發有個概念,也許可以放個遊戲上架,娛人娛己。但假如學生真如廣告語所說,透過課程建立遊戲事業,只是個美麗的誤會。
由於考試制度的畸形,中學教育補習風氣盛行。學校上課雖非無用,但補習才能真正幫助考試,是學生、家長甚至部份學校教師的共識。這對於應付考試而言或許是對的,但對於開發商業作品應付市場的挑戰卻肯定不是。看招聘就略知一二:越是有實力的科技公司,越是參考學歷,不是盲目相信名牌大學,而是重視基礎教育,因為大家都清楚,根柢打得好,甚麼程序語言、開發框架、遊戲引擎,都是越來越好用的工具而已,不難短時間掌握。我經營的不過小型遊戲公司,正式的面試也需要幾個小時的編程,落手落腳處理需要學識解決的難題,像Google等巨企,這種面試更是一輪接一輪,十分「硬核」,反倒是沒有人會太在乎應徵者有否用過特定開發工具。
這種在工作上運用基礎知識的「學以致用」,不如「兩個月學曉寫app」在工作上使用所學工具般即食,需要把知識消化、演繹與持續學習,但才是務實和持久的。討厭恃老賣老,但我們那個年頭,IT畢業生可真沒有如此幸運。我輩的大學同學,不少轉職金融,另外大部份在非IT公司從事IT職位,一般是銀行保險,說得不好聽,職業是IT,事業卻不一定。
「在銀行寫COBOL」是我輩自嘲的口頭禪,相當於警察派駐沙頭角或失物代領部,很能磨平畢業生的技能、知識甚至抱負。IT公司急速冒起只是近年的事,本年,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上市公司,7家是科技公司,頭5位更全數是。換了在不久前的2012年,只有Apple、Microsoft、IBM在10位。說最大市值太離地,在光譜的另一端,科技創業更是前所未有的低門檻,只要有能力,投資、資助多的是,要做「科技小販」容易之至。可以說,2000年後唸IT,除非是選擇轉業,否則必能「學以致用」。這是福氣。
至於我輩,以及其他諸多傳統學科,倒不就沒有學以致用的機會,相反,我深信全都可以。只是在那之前,需要走更多彎路、花更長時間、用更強信念去把生平所學各種看似跟事業毫不相關的知識融會貫通,轉化成一組適合知識體系,應用在當前的時空,就像在星空把一顆又一顆本來毫不相干的星體用線連起組成星座,即是Steve Jobs所說的「connect the dots」。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7.06.11 “Ryu vs Ken” 專欄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