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IM到底對不對

這問題問得我自己好累。

前天WhatsApp推出網頁版,讓我很驚訝。LINE和微信2012年已經提供網頁版,這個功能實在給不到我任何感覺,讓我驚訝的其實是一個商業品的一項小功能,在我城居然成為大新聞,甚至是報紙頭條,而媒體給它的定性是「打工仔福音」。

記得以前主要用電腦工作的時候,就多番掙扎過,開著那麼多的IM(即時通訊軟件),到底能否工作。ICQ、MSN、QQ、Skype、Google Chat,還有不是IM但基本當IM用的電郵,因為工作性質,電腦上全部運行著。往往會在夜闌人靜時發現,啊,我今天除了IM外自己的東西還沒碰過,也是時候開工了。

不過,當時的IM無論怎麼讓人分心,只要下定決心關上電腦,也就回復自我了。智能電話的IM卻是全天候的,「傳統」IM裡的狀態功能全部被取消,再沒有online和offline這個選擇,甚至不存在這個概念了。

然後,世界的邏輯倒過來了,反而是對著電腦工作時,雖然手機不關,畢竟雙手會在鍵盤,雙眼會看屏幕,才能稍微捨棄手機IM回復自我。就在這個語境下,WhatsApp的網頁版來了,免得我們「分神」沒注意手機屏幕漏掉訊息,而港人把這個視為「打工仔福音」,何其諷刺。當然,假如說電腦是異化和工作,手機是真我和閒聊,一切就不難理解,無間斷的刻板工作和碎片式的自我之間,打工仔選擇後者,是「寧為玉碎,不作瓦存」的現代港式演繹。

說得好像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口氣,其實自己才是中毒最深的一群。典型的香港白領大不了中WhatsApp毒,我卻是百毒一身,各地區各文化流行的IM互不相讓,要跟各地的人保持聯繫只能全安裝上,於是WhatsApp、微信、LINE、QQ、Facebook Messenger、Skype、微博、Twitter,八家爭鳴,而我已經沒算上短訊、Hangouts、Gmail、iMessenger和Yo。唯一的安慰是,物極必反,由於按默認設定這些IM的提醒通知再加上無日無之的垃圾來電,我早就瘋掉,於是提醒通知是全關掉的,而手機的聲音也好幾年基本不打開。

事實上,時刻在身邊,長期開通的手機,一直是侵佔碎片時間的利器,無論是等人、坐車還是上大號。開發手機遊戲的廠商,大都針對這個特性去設計,把過往長期作戰,改為連串幾分鐘的關卡,把過往連貫性的玩法,變成間斷地玩,甚至強迫玩家隔一會回來才能玩,於是發展出點一下收菜、趁人不覺偷菜、幾百個小關卡的「推圖」、限制體力和按時間回復體力、每日登錄獎勵、定時關卡等各種玩法。

正如IM和面書上的碎片訊息吃掉閱報和書本,手機遊戲也在吃掉傳統遊戲那種連貫用戶體驗,這些玩法為了適應時間碎片化而生,同時也把本來完整的時間段打成碎片。比如說,寫稿中途,遊戲提示你的體力已經儲滿,不用白不用,於是暫停稿子,拿起手機打一會遊戲。

是的,說了老半天,其實是為了向老編解釋為甚麼總是沒法交稿,只能每天寫寫Facebook狀態,發發Instagram分享。饒了我吧,反正不就是我寫不出長文,讀者也已經沒法閱讀超過200個字了。這是碎片年代。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5.01.25 “Ryu vs Ken” 專欄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