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錢的八大誤解:密碼貨幣篇

繼續細數金錢的八大誤解,這次是關於密碼貨幣。

對傳統貨幣的誤解是把由來已久的事物存在定見,沒有抽離去看清全貌;對密碼貨幣的誤解則是對新事物的認知偏差,要麼是被名字誤導,要麼是類比物理世界時,引喻失義。


上集:關於金錢的八大誤解:法定貨幣篇


五、密碼貨幣=保障隱私

如果硬要我選一個最最需要釐清的誤解,我會毫不猶豫地說:主流密碼貨幣並不私密。「主流」是指包括比特幣、以太幣、Solana 等絕大部分幣種,只有極少數如 Monero、Zcash、MobileCoin 例外,其通常稱為隱私貨幣(privacy coin),以茲識別。

Cryptocurrency 廣泛譯作「加密」貨幣,我認為是多數新手誤會交易雙方的隱私受到保障的主因,實情是,交易涉及的錢包地址、幣種、金額等,全都沒有加密,以明文向全世界公開;以即時通訊比喻,這就好像對話以明文在網上裸奔,只是對話雙方以暱稱表示,可想而知「透明度」有多高。我不會霸道地說「加密貨幣」是誤譯,但一直堅持使用「密碼貨幣」——以密碼學實現的貨幣,非為標奇立異,而是希望減少誤解。

雖然人人都說隱私,但除非感到資料會被送中,否則大眾普遍漠視,這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的體會,尤其在台灣。可幸的是,web3 開發社群很重視現存問題,以太坊基金會更把加強隱私定為首要工作,避免隨著 web3 應用落地以太坊成為全民監控大本營。關於這方面,我會另寫「Privacy is normal」專題探討,對於新手,首要弄清的是主流密碼貨幣交易並無加密。

👉 密碼貨幣非常安全,但毫不私密

六、密碼貨幣=虚擬貨幣

Cryptocurrency 的另一個翻譯是「虛擬貨幣」,同樣是我會避免的說法,原因正如其名,太「虛」,既可以指遊戲幣,又可以表示如支付寶等工具中的資產,反而很少用作表示虛擬銀行中的資金,總之,就是不知所云。有趣的是,香港剛跟從大陸改稱「虛擬銀行」為「數字銀行」,原因之一正是「虛擬」有誤導之嫌。

不用考究說文解字,都知道「虛」字多帶貶意,虛假、虛偽、虛弱、虛榮等詞,數之不盡,虛心可能是唯一例外(心虛卻又是負面了)。至於「擬」,這裡解作模仿,「虛擬」是指以數位技術模仿物理世界的存在,虛擬的花,就是視花為「理型」,盡量做到像朵花。

有人或會覺得,密碼貨幣正是在模仿傳統金錢,我卻認為不是,至少不止於此。如前面提到,金錢的功用為釐定、儲存和交換價值,價值本無物理形態,只是數位技術在近百年被發明前,幾萬年來人類要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品去達到交換的效果,因此,從來都是傳統貨幣在模擬價值。隨著資訊科技和互聯網興起,即使區塊鏈還沒面世,大家早已懂得以數位記帳演繹金錢,紙幣、硬幣越來越被邊緣化,物理存在從來不是金錢的必要元素。

咬文嚼字不是沒事找事,而是若以為密碼貨幣要模擬傳統貨幣,沒搞清本質上是演繹價值的釐定、儲存與交換,會把傳統貨幣的局限性都承襲過來,大大限制社會對金錢及通證(token)的想像;使用場景不談,單是動詞,除傳統貨幣的花、儲、借、貸外,適用於密碼貨幣的還有挖掘(mine)、銷毀(burn)、質押(stake)、再質押(restake)、合成(synthesize)等,可能性遠超傳統貨幣。

👉 誤解詞典:虛擬《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

七、錢包=密碼貨幣載體

在這個手機世代,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在使用皮革錢包,但相信暫時多數人都知道錢包傳統上是指金錢的載體,一般用來存放紙幣及證件。

但正是清楚錢包一詞的原意,才讓多數人誤會密碼貨幣錢包的功能,以為也是資產載體。事實上,錢包只是個類比,而且很遺憾,是個十分誤導的類比。數位記帳不牽涉物理存在,硬是要說「錢在哪裡」的話,由於價值的歸屬記錄在區塊鏈,勉強可以把它理解為資產載體,存放大眾資產的金庫。

至於密碼貨幣錢包,錢從來不在裡面,比較合適的類比是鑰匙圈,幫助用戶存放及管理私鑰,只要有私鑰,就能到「大眾金庫」取用屬於自己的資產。

👉 嵌入式錢包:帳戶即錢包,把 web3 帶給 50 億網民

八、私鑰=解鎖工具

比喻有助理解,卻往往同時產生誤解。才剛說「錢包」比較精準的類比是鑰匙圈,但金鑰本身也是個類比,同樣是解釋了一種特質,解釋不了其他面向。

由於物理世界的鑰匙對應的是鎖,一般人會想像自己的密碼貨幣是鎖在特定的保險櫃,其他人即使對著保險櫃也開不了。但在密碼學的世界,私鑰對應的卻是另一把鑰匙,稱為公鑰,你的密碼貨幣只不過是隨機放在一個位子,只要巧合猜對,就能動用裡頭的資產,從這個角度,金鑰更像是藏寶圖。

區塊鏈不設准入申請,每天都有大量新手老手開新錢包,但所謂「新」錢包,不過就是在極極極多的可能性中,隨機生成一個而已,不存在確保錢包地址沒人使用的機制。換言之,只要你運氣夠好,開錢包時恰恰開到中本聰的地址,裡頭的資產就屬於你;反過來,如果別人開錢包時恰恰開到你的地址,不好意思,你就得跟別人「共同富裕」了。

這或許難以接受,尤其對於新手,但這是事實,或者至少是個精準的類比。這套機制可行,全靠猜對的機會率極度接近零(但並不是零),就好像宇宙間星體那麼多,地球每分每秒都有可能被巨型隕石擊中,人類至今相安無事,純粹因為宇宙好大好大,使得被擊中的機會率很低很低。

事實上,地球被隕石擊中的機會率,要比你的私鑰被人猜對的機會率高得多。不過,接受了這個概念,會令你放心還是更加擔心,就不好說了。

👉 24 英文字助記詞—— 區塊鏈世界的藏寶圖

密碼貨幣不私密,傳統貨幣在模擬,錢包實是鑰匙圈,鑰匙竟是藏寶圖,希望以上能為你破除誤解,而不是反過來把剛踏入 web3 世界的你嚇跑。


p.s. 颱風肆虐香港,郵報照樣出刊,名副其實風雨不改。(世界)資訊發達,(大叔)頭腦簡單,前天全港都知道超強颱風即將到來,不看社交媒體、沒有 WhatsApp 的我卻後知後覺,晚上才到市場買菜準備在家窩兩天,結果只見到十年一遇的貨架空空如也。傻人有傻福,隔天早上三號波已到、八號波沒來之際再訪街市,又變得應有盡有了,菜販還說前一日賣到天價,現在為趕及在休市前清貨,變成地獄價了。香港人就是這麼高效,有時高效得過了頭;也就是這麼敬業,有時敬業得太超過。現時到處都是水浸、樹木倒塌甚至山泥傾瀉,但我知道,明早市面便會「復常」,開市的開市、送貨的送貨,好像甚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僅向所有在颱風中堅守崗位的醫護、司機及其他服務人員致敬 🫡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