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環島、打工換宿——來自台南的明信片

嗨: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書展到了,給我最佳藉口過來寶島「扮工」。

在書展分享了「從財富自由到資訊自由」、聽了梁啟智介紹中央研究院的香港出版保存工作、鄧小樺談港台出版的不同滋味、一眾獨立書店講述香港生態、冒業爆雷新書《記憶管理局》、跟香港過來的出版社和書店吃飯喝酒後,首次萌生自己是出版業一份子的感覺。

週末是書展的高峰,我卻得在週五晚上離開台北,週六凌晨到達花蓮火車站,準備一連兩日的 web3 出版工作坊。說來慚愧,這是我首次踏足花蓮,不過,在 LikeCoin 七週年之際來到這裏,而且是跟地方誌、NGO 和政府部門等討論分散式出版,了解地震後的恢復情況,又別具一番意義。

年初的所謂預測,我說 2025 年會試著治療數位社恐,終於在花蓮踏出了第一小步,發了第一條 Thread,內容為《讚托邦宣言》。明明社交媒體貴乎輕鬆,我卻極其認真地發文,「認真就輸了」的我,注定是條社交魯蛇。

去年 4 月的大地震對花蓮影響很大,當地人說太魯閣國家公園暫時不能去了,可能要等好幾年才足以讓大石安頓下來,也因此我才輕易買到台北往花蓮的火車票,據說以前要提前整個月才能訂到。

工作坊於星期日下午大功告成,我的下一場活動安排在週四,中間三天只要上網暢順,我去哪裏都可以,碰巧在台北跟友人聚舊得知他在台南辦了個叫「不不」的空間,同時是香港圖書館、漫畫屋和陶器店,更巧的是剛好週一二沒人看店,於是破例為我安排二天特短期打工換宿。常聽年輕人說去世界各地參加 working holidays,我以前沒這個福份,想不到突然成為超齡參加者,一嘗心願。

還不只,以前總想要環島卻藉口多多一直沒有成行,這次毫無安排之下卻一不小心環島了,雖然只是坐火車從台北到花蓮、經高雄到台南再回台北,沒在宜蘭、台東、屏東等城市停留,好歹算是繞了一圈。

很喜歡台南,來過十次以上,三天兩夜重訪多家小店後,馬不停蹄又坐上自強號回台北,準備《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的最後一次分享會,希望到時見到你。

元宵節快樂,身體健康,好好吃飯。

重建. 台南. 2025 元宵

p.s. 「不怕,我們有彼此。」——邵家臻


香港直飛花蓮的票去年底復航了,港人外遊不妨過來看看太平洋,吃本地種植的蔬菜,到這家璞石咖啡x光之島共享基地坐坐,很溫馨。
聽說 Trump 上台後,大家說話不用政治正確了(大誤),那我想說,好喜歡這些無視知識 產 覇權的二創。台南火車站往正興街途中遇上。
台南有兩家咸粥特別有名,一是阿堂,一是阿星,但我覺得金華路這家連名字都沒有的店也毫不遜色。對於地道美食,與其說米芝蓮推介小店,不如說是用心的小店在背書米之蓮;啊,原來他們對地道美食還算有點認識。
post image
前一晚打工換宿的是見山的店長汶禧,除了洗換好被舖,還貼心地為我準備了茶點。
禾炚・香港圖書館。館長阿燊同時打理三貂嶺的深山圖書館,我打工換宿的第二天阿燊來到不不,修整樹木,弄了幾個新書櫃。
台南週一很多店公休,市面特別安靜,整天下來沒一元收入,擔心是文青女生被看店大叔嚇跑的結果,心虛之下作弊,自己往錢箱投入一百元當成當天收入。第二天,天快黑了還在「食白果」,幸好最後關頭一對小情侶帶來二百元收入,拯救了我。
身為不不老闆之一,友人說有些書店不認同打工換宿,認為是剝削。我跟友人說,免費住那麼好的地方,根本是我在剝削不不吧。
「大不」的閣樓,耍廢看漫畫的天堂,大概就是如此。好喜歡斜頂,尤其有天窗透光的屋子。
「小不」閣樓,床邊的桌子,寫明信片的地方。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