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 Bob 打從 LikeCoin 創世就支持我的寫作,也在 2018 年起買入以太幣和比特幣,積累了一定財富。不知是受我影響,還是大家價值觀本來就相近,Bob 甚少使用中心化的託管服務,密碼貨幣大多「離地」自主管理,一直運作良好。不過,近日在台北碰面,我才知道 Bob 正面對快樂的煩惱,苦思如何「超前部署」,確保一旦去世,手頭的密碼貨幣如何不經體制,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為太太 Alice 送上最後禮物。久別重聚,我跟 Bob 說,見面就該好好吃飯,我找機會寫一系列教學好了。
郵報的長期讀者或許記得,我早於三年前就寫過〈自製龍珠 去中心管理比特幣遺產〉,可以滿足 Bob 的需要;不過,產業經過幾年發展,出現了比較簡便的方法,毋須安裝文字軟體、使用《駭客任務》般的介面操作,畢竟,雖然技術出身的 Bob 有能力像拿美星人般自製「龍珠」,但要作為接收方的 Alice 使用文字介面「召喚神龍」,卻令他難以 「安心上路」。
因應技術發展,我推薦另一個基於 Trezor 冷錢包的繼承方案,並透過幾封信向 Bob 講解,以下為第一封,公諸同好。
Bob:
無氈無扇,神仙難變,動手操作之前,請先到 Trezor 官網 trezor.io 選購冷錢包。
Trezor 全系列共有六個型號,分別為:
- Safe 5
- Safe 3
- Model T
- Model One
- Safe 5 Bitcoin-only
- Safe 3 Bitcoin-only
Trezor 是冷錢包老字號,而 Model One 是 Trezor 最古早的型號,除非你想懷舊,否則別選這款,它缺乏我們將要用到的 multi-share backup 功能。
既然你部分資產是以太幣及穩定幣,兩個 Bitcoin-only 的型號也不用考慮,況且 Bitcoin-only 型號的硬體完全一樣,售價也一樣,只是韌體抽起了對其他幣種的支援而已,即使將來想用得更純粹,也可以自行安裝 Bitcoin-only 的韌體。不過,也別以為 Trezor 提供 Bitcoin-only 的韌體和型號多餘,功能越少,出錯機會越少,潛在攻擊面也越小,從保安角度的確如此。
餘下三款,Model T 是第一款觸屏型號,年代有點久遠,想要觸屏的話選較新的 Safe 5 為宜;否則就選 Safe 3。甚麼,六款排除剩兩款,還非得要我推薦一款?那就 Safe 3 吧。其實我沒有覺得 Safe 5 比 Safe 3 差,兩款分別在 2024 及 2023 年推出,都用上了 Model One 和 Model T 所沒有、符合 EAL 6+(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 6+)的安全元件,只是我比較喜歡實體按鍵,也相信它通常比較耐用,才稍微傾向 Safe 3 多一點而已。
我幾個型號都有在用,分享少許經驗。前陣子我發現 Safe 5 的介面有 bug,於是提交到 github,不消一會就收到 Trezor 回覆,說較早前另一位用戶已報 bug 且已修復,只是還沒來得及升級韌體。這或多或少反映兩件事,一、確實有些 bugs 是觸屏才有;二、Trezor 處理用戶意見很迅速。
選擇困難症,還在猶豫?那就說句「小朋友才做選擇,我全部要」吧,Safe 5 與 Safe 3 各買一個,不用擔心浪費,反正即使你鎖定其中一款,我接下來也會建議你一次過買兩個。為甚麼?這是你的保險櫃,守護著你積累半輩子的資產,再怎麼省錢都別省在這裏,再說,如果你的密碼貨幣連買兩個冷錢包來保管都不值得,還是別談甚麼去中心處理好了,扔到中心化交易所,或者乾脆直接把助記詞交給 Alice 就好。有兩個冷錢包在手,好處是當一個已經用於實戰,你還能以另一個演練,不斷還原出廠設定、重新安裝、恢復賬戶、轉賬等各種操作,做到滾瓜爛熟,接近反射動作,到了要把自己半生資產轉賬,就不會太緊張。
再說,到 Trezor 官網購物郵費不便宜,但多寄一個費用不變,所以一次過買兩個其實是省了錢,喜歡的話甚至可以買十個,送禮自用,必屬佳品。注意不要為了貪方便或省郵費而在其他地方買,我不是鼓勵你要懷疑別人,只是多隻香爐多隻鬼,多了一個中間商、多了一個環節,自然會多一份不確定性。也因此,使用別人送的冷錢包並不恰當,不然我早就送給你了,只是,你要真是買來送人,自可確保沒動過手腳,對方是否接受,就是他的事了。對了,差點忘了說,個人資料最好別填永久、固定的,使用一次性電郵地址、短期手機號碼、代收郵件服務,能最大程度減低將來被釣魚的風險。
請別詛咒我以前推薦你買 Ledger,現在又建議 Trezor,畢竟那是 n 年前了,時移世易。Ledger 2021、2023 年分別獲得兩大筆風險投資後,外觀設計和品牌形象的確有所提升,但卻不如以往踏實,型號變得花俏的,甚至推出有違去中心精神的功能 Ledger Recover,雖然我不至於會說現在用 Ledger 很危險,但已經不再把它視作首選。關於 Ledger 怎樣「誤入歧途」,你有興趣的話我日後另函告知,現在先不扯太遠了。
我買過幾次 Trezor,印象中都是幾天就速遞到貨,請你先下訂單,爭取一週內到手,下週我再給你發信講解操作要點,就能邊看邊做。
在那之前,請先備課,思考幾道問題:
- 如果要找三位最可靠的朋友幫忙,你會想到誰?
- 如果增加到五位?七位呢?
- 如果再加上一個條件,這幾位朋友不能住在同一國家,而要分佈世界各地呢?
- 如果又再多加一個考慮,這幾位朋友對資安要有一定掌握,至少會用比如 Signal 等點對點加密的溝通工具呢?
- 最後——不要揍我——如果還要這幾位朋友並不互相認識,或至少不相熟呢?
暫時先說到這裏,下週再聊~
重建. 香港
2025.08.27
p.s. 死後如何分配手上的比特幣、以太幣和 LikeCoin,我早就安排好,倒是體制內的平安三寶,遺囑、持久授權書和預設醫療指示,我早陣子才開始找友人創辦的遺善最樂安排文件,而且一直拖延著還沒搞定。物理世界的事情,總能讓我手足無措,單是那位律師要求我提供電話號碼,在特定時間等他來電,就足以把我煩得不想理,更別說其他體制內的典型處事方式。你呢,遺囑安排了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