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集 NFT 書: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 無大台出版實驗的初步構想 II

2021 年 4 月,即這次無大台出版實驗之前的一年多,我試過把《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mint 成 10 個 NFT[1],在 Rarible 發售。

當中兩個,我分別送了給兩位老友,張潔平和黃牛山人,另一個以象徵式 0.0001 ETH 賣了給第零個舉手支持的讀者(而我所付出的汽油費遠超此數:)。剩下來的 7 個,大約以 0.1-0.33 ETH 不等賣出,共 1 ETH 左右,而當時 ETH 兌 2,750 USD。雖然不是甚麼大數目,但單靠這幾位熱心讀者的支持,相關收入已經超過我賣一年紙本書與電子書所得。借此機會,我想再一次多謝他們。

靠少數幾個人買「書封 NFT」支持作者生計雖然已跨出了一步,但我更希望闖出另一條路徑,由大部分讀者買「正版」NFT 書,集腋成裘支持作者,讓出版變得可持續。不過,因為《區》已經在事前出版了紙本和電子版[2],而且當時社會對 NFT 的了解也還很少,很多人甚至沒聽過,我沒能策劃一個完整的實驗,去摸索出版的新典範。

StarFerry:以數位世界的永續,傳承物理世界的缺失

一年多過去,機會來了,各方面條件比起去年都相對成熟。當中最重要的進展是,LikeCoin 計劃於 7 月底升級至「StarFerry」版[3],推出特別適用於文本、報道和出版的 NFT 模組。

隨著 LikeCoin 區塊鏈的底層升級,嵌入在 8 千多個網站的 LikeCoin button 也會隨之更新,讓每一篇文章、報道都可於幾個點擊之間輕鬆鑄造成「Writing NFT」,供讀者收集,永續存在於元宇宙。此外,生態內其他應用如 depub.space、Liker Social 和 Liker Land 等,都會陸續支援 NFT。這是天大的好消息,但多元選擇也代表我需要想清楚,怎樣搭配這些工具,去執行好這次出版實驗。

說到這裡,得先回頭介紹一下新書的結構。新書暫名為《所謂「我不投資」,即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分成錢包、DeFi、交易、On Ramp、投資、身分、挖礦、多元共八章,整理和收錄了過去幾年來我寫過的相關文章 39 篇,加上未發表過的文章和序言,交代相關歷史脈絡。換言之,書內很多內容會同時出現在我的部落格 ckxpress.com 和新書《所》中,而且部落格的文章或許也會使用 Writing NFT 供喜歡的讀者收集。

我糾結了好一陣子,新書結集與各篇獨立文章會不會疊床架屋,尤其當兩者都製成 NFT 的話。為此我跟幾位亦師亦友亦讀者聊過,結果每一位都認為我庸人自擾,想得太多。好友們點醒我,新書雖是結集,但經過了大幅修正和改寫,尤其是年代久遠的(現今世代,一年=久遠),再加上編輯的鋪排和註釋的補充,總體來說跟原來差異不小。

我想想也是。再說,結集成書,就是基於文章和書本是兩種體驗這個基本假設,假如結集沒有帶來進一步的價值,本來就在浪費自己和讀者的時間,與是否以 NFT 為載體,根本沒有關係。

想通以後,我便沒有再糾纏於是否該去做,而變成思考怎樣做到「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的效果,確保即使已經接觸過相關文章的讀者,看這本書和參與整個無大台出版實驗,還是可以獲得新的體驗,有所得著。就好像昔日 Beatles 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4]、林憶蓮的《野花》[5] 專輯,體驗遠超當中包含的單曲的總和,道理相若。

專輯不是單曲打包,結集不是文章匯總

要如何達至這種效果,團隊還在琢磨。我正在跟編輯討論架構、鋪排與文字潤飾,跟設計師討論封面、排版和其他視覺效果,跟 FAB DAO 討論推廣、策展等各種細節,方方面面同步進行中。稍後有機會,我定會一一介紹這幾位幕後功臣。

對於很多人關心的封面視覺效果,雖然還沒有定案,但至少我們可公開考慮中的方案,一方面跟大家分享新書的「making of」,另方面收集大家的寶貴意見。

關於封面,FAB DAO 創辦人黃豆泥預期,未來所有電子書的封面都將是動態的。我不確定他的預測是否正確,反正我們都同意,《所》的 NFT 書封面應該是動態的。所謂動態,不是說封面會隨機亂動,看得頭暈目眩,而是指封面會因應某些條件而產生不同效果;換言之,視覺效果上它可能是靜止的,條件有變化,封面才會因而變化。

至於條件,至少有三個可以考慮的方案。

一、以持有人的錢包地址或其他公開資料作爲種子,動態生成封面。這個做法的好處是每位持有者的封面都是獨一無二的,甚至同一位讀者,把 NFT 書轉到另一個錢包,封面或許也會隨之改變。類似的做法,之前也有專門創作生成式 NFT 的藝術家嘗試過。

二、因應 NFT 書持有者的錢包同時持有多少相關文章的 Writing NFT,封面會有不同的呈現,比如逐漸填滿。我沒聽說有誰做過這種嘗試,但 NFT 的世界很大,我不敢說這是前無古人。有沒有人做過這樣的 NFT 都好,這種玩法應該很多人都熟悉,其實就像是收集球員卡,一方面有一本完整的球員名冊,另一方面可以購買「盲盒」來收集球員卡,逐漸把整本球員名冊貼滿。

三、因應 1,000 人參與這次無大台出版實驗這目標的進度,讓封面呈現不同狀態,比如越來越完整,或者色彩越來越豐富之類——這只是藝術白痴如我舉的例子,具體的變化會由專業設計師決定。同上一方案,我不認識類似的 NFT 專案,但也不能確定沒有人做過。相對於以上,這個方案把 NFT 書的封面由讀者個人的行動決定,擴展到由作者及所有讀者,整個共同體的行動所決定,唯有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目標,每個人才能獲得終極型態的 NFT 書。

你的參與,有助塑造出版新典範

以上三個初步構想,不知大家比較喜歡哪個?還是說,「在座各位全部都是垃圾」,你有另一個更好的提議?無大台出版實驗的準備工夫已經進入直路,團隊正密鑼緊鼓籌劃,每天都有進展;如果你有甚麼想法,請務必告訴我們。

不要輕視個人的力量,即使只是一點綿力,一個小點子,未來的無大台出版典範,可能因爲你而改變。


延伸閱讀

  1. Rarible.com: The Sociology of Blockchain
  2. 《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
  3. LikeCoin Community Call Minutes #202207
  4. Wikipedia: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5. 維基百科:野花
  6. 黃豆泥:回應高重建〈無大台出版實驗的初步構想〉
  7. 無大台出版實驗的初步構想
  8. 鼓勵正版,允許翻版,消滅盜版

我的文章不為圖利設限,全部開放閱讀。如你喜歡本文,請收集它的 Writing NFT,支持寫作,保育新聞。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