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辭典
區塊鏈|分散式/無大台/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自由參與|密碼學|私鑰|密碼貨幣|通證|穩定幣|比特幣|以太坊|讚賞幣|社群通證|非同質通證|簽名|挖礦|分散式金融|分散式出版|分散式自治組織|DHK dao|流動民主|元宇宙|交易|金錢|錢包|投資|授權方式|學習|私隱|價值|本位|空投|財務自由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就像一個全世界都能讀取,但沒有人能竄改的 Google 試算表。這個試算表的特別之處在於,每寫完一行就不能修改,只能一行一行往下增加,改變前面的數值。 區塊鏈有著無大台、不可竄改、自由參與三大特質。 區塊鏈的「去去中心化」 帶中國特色的乜乜物物 偽金融科幻小說《獅子與人民》——區塊鏈是如何鍊成的 沒絕對的去中心,有絕對的極權 /tag/blockchain 分散式 / 無大台 /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同時在架構上和管理上分散,但能達成共識。架構分散、管理分散、共識;三大條件,缺一不可。 「去中心化」是生硬但達意的翻譯,「無大台」是香港語境的翻譯,分散式是傳統中文,但容易跟「分散式|distributed」混淆。 decentralize:無大台,有共識 無大台真相:They can’t kill us all TikTok:史上最強 Social Dilemma 華爾街區塊鏈 /tag/decentralization 不可竄改|immutable 沒法瞞過其他人,私下修改或刪除數據。 反過來說,必須持有對應的私鑰才能轉帳或修改數據,而且修改記錄公開透明。 區塊鏈的思考藝術 假如你擁有超能力讓一段文字永遠流傳,會選甚麼?我們的答案是〈賽博空間獨立宣言〉 dAppledaily 永久儲存蘋果日報,永遠幾遠? RTHK 影片備份:無需硬盤,但要共識 /tag/immutable 自由參與|permissionless 不設准入機制,無需特定身分;面向所有人開放,任何人都能使用。 去中心不是賜予的 產品改革讓用戶抱怨被當 condom,設計者如何是好? 區塊鏈上建構中大學生會,可能麼?談 CUSUDAO /tag/permissionless 密碼學|cryptography 密碼學中的「密碼」二字指「加密後的字串」(ciphertext),亦稱密文,往往跟密碼的另一個意思「通關詞」(password)混淆。 密碼學主要研究範圍包括利用數學對數據加密以及核實身分等。 密碼學不是學密碼 /tag/cryptography 私鑰|private key […]
-
想為發行 NFT 作好準備,該怎樣保障作品的產權?
當「師園鹹酥雞」也發行 NFT 而且暴漲 350 倍,鳳梨酥也發 NFT,地球人似乎已經沒法阻擋 NFT 入侵全球。這陣子傳染力最強的不是 COVID,而是 NFT,不發一個或者買一下 NFT,似乎比不打疫苗所受的群眾壓力還大。 如果你是創作者,應該怎設定作品的著作權,來為他日發行 NFT 作好準備?
-
期許「創作可以當飯吃」的四年後,我上月 LikeCoin 收入 1700 鎂
2017 年 9 月 27 日,我在台南正興街旅居寫作,發表了 Appreciation is More Than a Thumb,展開 LikeCoin 之旅。四年後的 2021 年,我全職寫作,10 月賺得 36,317 $LIKE,等值 1700 多美元,足夠生活簡單的我花費整個月。
-
Token Economy: Safeguarding Community Core Values
As discussed in ‘A Contribution to Creativity’ in this series, technology platforms have opened up new mechanisms to reflect, embody and proliferate the core values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 Core values such as family values, environmental justice, or the desire for specific foods are implicit compasses that guide human actions. While mainstream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re deliberately […]
-
A Contribution to Creativity
In recent decades the internet has transformed how people share knowledge, but the web has also diverted from its early promise of democratisation. One problem is a reward system largely built upon free content, with an advertising model based on page view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Currently, rewards mainly go to media platforms instead of […]
-
致蘋果日報:請把授權全面開放,讓內容得以永續
零、請蘋果日報董事會把握最後機會,在職權還能允許的僅餘日子,把蘋果日報的內容全部以共享創意(Creative Commons,CC)授權,供全地球人使用。這已經遠遠超越個人榮辱,是保存人類歷史的大局。
-
《區塊鏈社會學: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
電子書定價:美元等值 9.9 USDe LIKE: cosmos1xk9wms77g05eake64h022yfedp98tj2e44kpeq ETH、USDC、DAI、ERC-20: 0xab8ba8a8AcF0D0866a0275cAd33917Ca62A0F785 BTC: bc1qmzwuaw9sxnj5cxd30s4sx2dpyd43jslfddul90 PayMe: ckxpress轉數快: [email protected] Paypal: ckxpress LINE Pay: ckxpress WeChat Pay: ckxpress 「區塊鏈只是以各種方式演繹世界,然而關鍵是,改變它。」 今天認識區塊鏈,相當於九十年代了解互聯網。區塊鏈,一個無大台、不可竄改、流動民主的世界,將成為改變社會秩序的新興動力。 陷入「零和社會」困局,對制度或人失去信任、社會價值變得單一、假訊息泛濫之時,作者在本書以發行 LikeCoin 的經驗及援引多個例子,解構區塊鏈作為一個透明卻沒人可以竄改的平台、毋須中介,在減少社會信任成本下,創新者如何藉區塊鏈重建價值觀、實踐核心價值、對抗同溫層,以至建構公共討論空間。 面對時代困局,本書更提倡以「超越者」為新路徑,建構「無大台」、跨國界的區塊鏈共和國,創造流動民主。 本書設五個「習學工作坊」,引領新手踏出第一步,走進區塊鏈世界。買入本書的讀者完成工作坊後,可獲得密碼貨幣。 聯合推介 「『從零和到共和』這個概念很有啟發!我希望所有的讀者,除了閱讀本書尋找解答,也要積極參與創造民主的機會。哪怕是再微小的開始,都可能是星火燎原的起點。只要我們參與民主的創造,就是最好的防衛。」——唐鳳 台灣數位政委 「我深信區塊鏈技術可以賦予香港人參與政治、政策工作一個新的可能性,這是香港所需要的。」——莫乃光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 「言論市場失靈,需要某種『無大台』狀態下的共識機制。區塊鏈技術與密碼貨幣運動,正正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想像與實踐。」——張潔平 Matters 創辦人 作者簡介 高重建。地球人。LikeCoin、#decentralizehk 發起人,Creative Commons 成員。 創業者。信仰民主自由、開放多元,左而不膠;人文為體,科技為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工程學士、副修社會學、政治及行政;資訊科技管理碩士。於民院教育任教《區塊鏈社會學》。 創作者。文章見於《蘋果日報》專欄 #decentralizehk、立場新聞、Matters 等各公民媒體,並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email protected] 。 全職寫作,每週三恆常刊出 #decentralizehk 系列,另不定期作其他分享。文章全部開放,旨在普及知識,幫助大眾達致財務自由、出版自由和民主自由。
-
許願池:讓用戶販賣商品的 Matters 市集
Matters 和 LikeCoin 都有體貼的用戶群,也有同一個煩惱:用戶老在問,你們怎麼賺錢?問題是尖銳的,出發點卻是窩心的,這反映用戶不是單向接收服務,也是在關心,在參與。 作為也是非常關心 Matters 的用戶,我許願想要的,是一個 Matters 市集。
-
2020.04.01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四月。2020 過掉 1/4。哥哥死忌。愚人節已過氣,沒有人想得出比現實更荒唐的事。 不知道該說世界變得很快還是變得很慢。五週沒聊,世界翻天覆地;但同時所有事情的節奏都慢了下來,人和地球都多了休息。常聽人祈求「回復正常」,嚴格來說只是「回復原狀」,至於原狀比較正常還是減慢後的生活節奏,增加後的個人空間才比較正常,也不好說。反正,希望大家身體健康。
-
漂流教室 III — 從零和到共和
2017年,我跟幾位拍檔著手設計一種社群通證,讓讀者只要對作品按讚,就能為創作者帶來實質回報。對此我被問過無數問題,學術的、好奇的、質疑的都有,當中被問得最最多的是「錢從何來」。這問題固然合情合理,但問題背後附帶的假設,我卻希望發問者能隨我一起深入探討而非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