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頭有大智慧

朋友約稿,要求每篇八百字。我說難,但即管試試。法國作家、數學家Blaise Pascal曾說,”I would have written a shorter letter, but I did not have the time.” 我雖非文豪,但也感受到此言非虛。用最少、最淺白的文字闡明概念,最難。就前幾天,北京朋友在微博問我反國民教育的原因,我好不容易幾經修改才終於把論點擠進140字裏。

立法會選舉期間,有好友對人民力量的行為大為不忿,按耐不住在Facebook大數其非。我雖然對人力不顧大局大肆攻擊民主黨和甚至社民連,杯葛超級區議會之舉絕不苟同,但也欣賞該黨花過不少心思,成功用淺白的文字、創新的媒體和新潮的包裝,把論述說清。我笑好友以其一貫悶蛋大塊頭文字無論如何鬥不過人力,說出路在偶像化,讓偶像發句微博,更新個Facebook status,千個轉發萬個閱讀,才有效果。態度雖是開玩笑,論點卻屬認真。友擔心偶像化會流於簡化論述和取悅群眾,認為此路不通。其實,我何嘗不是。

另邊廂,一位我尊敬的、開明的老師不滿各方在反國民教育一事上簡單把學科標簽為洗腦教育,是反智行為。這個我不同意,但能理解。領袖需要口號,傳媒需要sound bite,兩者皆無可避免把論述簡化、變得表面甚至片面。口號和深入討論之間,沒有平衡可言,卻有可能共存。比如反國教集會上的公民教育課,就是出色的安排,彌補了口號可能帶來的表面化以至反智現象。再者,如非反國教運動,民間不可能引發那麼多討論,包括我和朋友、老師、舊同學的討論。即使討論的深度、質量參差,相對於對國教不聞不問不知道不在乎,這場公民運動無論如何提升了民智。這是我絕不認同反國教運動反智的原因。

說回自己。作為互聯網的早期用家,寫博客較早,算是前衛。但其後社交網絡興起,雖不致像很多人般關閉博客,卻也越寫越少。互聯網、社交網絡、智能手機,讓整個世界變化得很快,議題的生命週期很短。試過無數次,想就某個議題寫篇博客,還沒能抽空,議題已經過氣。反過來,優質的文章,總是還沒來得及細看,已經淹沒在新的內容海裏。久而久之,明白到雖然大塊頭文章能把想法闡述清楚,卻已不合時宜。要跟大隊轉戰Twitter、Facebook吧,卻一方面不欲妥協寫些片面表面的雜碎,另方面修為不足以一兩百精煉文字表達想法,結果卡在中間,兩面不討好。

依然相信大塊頭有大智慧,但如何坐上時代巨輪,配合現代城市人的節奏和耐性,寫出可讀易明而不反智,最好還帶點趣味的文字,是所有文字工作者必須努力的方向。(844字。悶)

p.s. 論點不談,類似以下這些表達方式,才是屬於(後)現代的。另一個榜樣是黑紙。反正,我out了。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hb5LN39BY&w=560&h=315]


Posted

in

by

Tags:

Comments

在〈大塊頭有大智慧〉中有 6 則留言

  1. 「Koolmocha」的個人頭像
    Koolmocha

    844字丁點不悶啊!謝謝大智慧的分享~

    1. 「kin」的個人頭像

      真係識講嘢,笑死朕 😀

  2. 「ken.lakoo (@kenlakoo)」的個人頭像

    A picture can tell you a thousand words; but a thousand words may not give you the picture;
    =.= I like the readings with visual (infographics) more;

    1. 「kin」的個人頭像

      infographics係條出路啊,不過做一幅infographics好唔簡單.. 其實有資源的媒體好應該多做,把難懂的概念向大眾解釋。淨係比例代表制已經超複雜啦。

  3. […] 前陣子休假一個月,大部分時間宅在家裏,和跟父母到處晚飯。靜下來的時間,寫了些牙痛文章。其中一篇比較長,三千多字,寫完卻沒有貼出來。是我對香港政府之於資訊科技業的期許。 怎麼說呢,主要是太長太悶。雖說我相信大塊頭有大智慧,而且不太在意看的人有多少,但連自己讀來都覺得悶,就略嫌過份了。再說,完全不在意讀者感受是假的,我又不是藝術家。人數多寡我的確不在乎,讀得深淺倒是重要的。文章寫出來,畢竟希望引起討論、反思,又或者起碼一些關注、一波漣漪。文章悶得連看都看不完,就沒甚麼反思可言了。 […]

  4. […] 前陣子休假一個月,大部分時間宅在家裏,和跟父母到處晚飯。靜下來的時間,寫了些牙痛文章。其中一篇比較長,三千多字,寫完卻沒有貼出來。是我對香港政府之於資訊科技業的期許。 怎麼說呢,主要是太長太悶。雖說我相信大塊頭有大智慧,而且不太在意看的人有多少,但連自己讀來都覺得悶,就略嫌過份了。再說,完全不在意讀者感受是假的,我又不是藝術家。人數多寡我的確不在乎,讀得深淺倒是重要的。文章寫出來,畢竟希望引起討論、反思,又或者起碼一些關注、一波漣漪。文章悶得連看都看不完,就沒甚麼反思可言了。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