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 II

上文談到,對比手機遊戲和電影兩個越來越接近的產業,遊戲業的「Producer」(製作人),更像電影的「Producer」(監製)和「Director」(導演)的混合體。這只是我個人粗疏的觀察,背後的深層原因,還得請教專家。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香港觀眾一般只會記得電影的導演,而忘記甚至不曾知道電影的監製是誰,就是金像獎,也只有最佳導演和一系列幕前幕後的獎項,而沒有最佳監製這個概念。隨手拾起幾部舊電影,《英雄本色》、《東邪西毒》、《賭神》,估計大部分人能說出導演分別是吳宇森、王家衛和王晶,而少部分人記得或者知道過監製分別是徐克、劉鎮偉(還有陳思瑾、舒琪)和向華盛。

背後原因,估計是一般人理解導演是管拍攝的,而監製是管錢的,前者是創作人,後者是商人。這種理解,對於某些幕後組合如《賭神》或者正確,但在更多的情況,監製本身也是其他電影的導演,換言之,具備創作的能力,只是在這部電影裏頭負責監製工作。也有不少情況,導演監製由一人擔任,是能同時處理好兩個身份的老江湖。

監製工作,與其說是管錢,不如說是確保有足夠的資金完成創作、創作會在既定的預算和時間表完成、以及作品能歸本,最好賺錢。的確,開口埋口都是錢,但全都是關於處理錢和創作之間的張力。畢竟,除非把電影和遊戲看成是純粹的個人藝術,創作就為了表達情感,不在乎甚麼時候完成,多少人會看,是否歸本,否則拍攝創作和資源管理,本就是一個銅錢的兩面。

導演和監製,往往惺惺相識。王家衛和劉鎮偉就是一對好友,中間有過不少故事。其中有段八卦很有趣,話說1994年,王家衛想要開拍據說初稿由劉鎮偉所寫的《東邪西毒》。當時王家衛執導過《阿飛正傳》,奠定了「能拿獎但會虧本」的形象,投資方為名利雙收,讓劉鎮偉以同一班演員開拍《東成西就》,結果就有了同是由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林青霞等巨星演出的《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前者王家衛導演劉鎮偉監製,壓抑、虧本、經典;後者反過來劉鎮偉導演王家衛監製,搞笑、大賣、典型。

另一對經典是吳宇森和徐克兩個好友。兩人之間的事有很多傳聞,多數人會認為兩人自《英雄本色》合作後反目,不相往來,直到二十年後,2010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徐克給吳宇森頒發終身成就獎,兩人的關係才解凍,我說兩人是好友,也許很多人不會認同。的確,牽頭拍攝《英雄本色》的徐克,讓了給吳宇森導演,自己擔任監製,既成全了吳宇森式槍戰美學,也成了流傳海外的經典;《英雄本色II》原分工再來一次;到第三集《夕陽之歌》變成了徐克兼任導演和監製,此後兩位偉大的導演各自發展,再無合作。一路走來,彼此的感受到底怎樣,只有兩人自己才清楚,但我更願意選擇相信,監製和導演之間縱有張力,也不過是成就一部作品的必然,各有發展,相忘於江湖,不見得就是反目,而且對兩人和觀眾都不見得是壞事。

有說,吳宇森憶述當年與徐克在一家樓頂酒吧喝酒抽煙聊電影,徐克指著夕陽下對面的香港島說,我們一起來改變香港電影!徐克打趣他說,不是你講的嗎?你說的是改變世界電影啊。網上這個說法,畫面太像電影,我不知道該相信多少。但我知道的是,作為遊戲監製的我跟導演,雖然沒天台沒夕陽沒煙沒酒,卻也說過類似的話,要改變香港遊戲。不,是世界遊戲。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5.09.27 “Ryu vs Ken” 專欄

#照片偷自互聯網,來源不明,謝謝攝影師 orz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