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易為而為之 內容供應商衝出香港

筆者跟不少流動內容供應商交流,總會談到進軍內地和海外的計劃。大部份業者的回應總是“先待香港業務穩定下來,打好根基再說。”這種按部就班的想法,態度本身非常可取,然而,卻未必能夠切合現實。

首先,本地流動數據市場生態遲遲未能建立起來,在香港打好根基後還來不來得及打入其他市場,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另外,要以香港作為市場試點,前提為本港較鄰近國家先進,而且各地的技術平台和商業模式相若。可惜,這兩個假設均逐步脫離現實。這對內地尤其明顯,因內地的流動數據市場不但比香港更加成熟,而且商業模式、語言文化以至平台整合,均與香港不盡相同(況且,以內地二億五千萬手機用戶之市場,甚至只是廣東、江蘇、浙江等大省,值得企業為其度身訂做一套市場策略有餘)。試圖先在港扎穩根基後打進大陸市場,不但起步比內地的內容供應商遲,產品開發更可能要由零開始。

最佳的例子要算是內地的短信業務。在本港的短信內容供應商始終不成氣候的今天,內地領先的短信內容供應商月入已經近億,而網絡商的門檻調得非常高,甚至有意淘汰下游的合作伙伴。現在要進入這個市場,較可行的方法只有斥巨資進行收購,根本不是一般小型香港內容供應商可以拈手的遊戲。

再者,跟日韓、內地、美國、英德意甚至鄰近的台灣等地不同,香港缺乏內需市場,使得進軍內/外地更呈必要。雖然不像日韓等內容供應般有國內市場支持海外業務,但反過來說,同時亦使得香港的內容供應商更能背城借一,集中力量去發展國際業務,不像很多日韓的公司,往往將本土業務置於首位。筆者認識一家本地手機遊戲開發商,甚至將產品百份九十九出口,幾乎完全放棄香港市場。這對香港的用戶來說固然可惜,但純粹從生意角度出發,卻未嘗不是一個合乎資源投放原則的逆思考。試想像,諾基亞之所以能夠在國際市場整體擊敗眾多對手,包括極之先進的日本手機廠,與其立足於四百萬人口的芬蘭不無關係。

回到現實,本港的內容供應商規模一般較小,有些甚至由幾位志同道合的年青人靠熱誠組成和維持,資源足襟見肘,要打進內/外地市場,談何容易。針對這個現實,解決方法唯有專注──不但要選擇專注的國家,更要選擇價值鍊中專注的角色。其實,傳統的內容行業如書籍、音樂、電影等,創作/開發商與發行商之商無不清楚劃分角色。反而手機內容方面,由於市場機制未曾建立起來,很多時內容供應商均“兼任”發行商一職,結果跟網絡商議價、宣傳、客戶服務等大量有關發行的工作,必定影響內容開發的力度(內地法制和其他方面的門檻特高,使得這方面的工作更加費勁)。參考日本和韓國等較成熟的市場,香港和東南亞等流動數據市場逐步邁向分工乃大勢所趨(基於法制、誠信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因素,內地的發展或許有所不同)。事實上,風行全球的哈利波特何嘗不是由作者羅琳一個人寫出來?可以說,創作跟發行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本地內容供應商要成功,理應專注於創作和開發,將發行和銷售等工作交予渠道方面的專家。

本地娛樂內容行業一向成熟,不但電視台在廣東收視率極高(無線及亞視兩台2000年在廣州的收視率合共56.9%),電視劇及音樂在買埠方面亦有驕人成績。電影業方面,對外正以不同模式打入國際市場,對內地則因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而獲較佳位置進入大陸。至於手機內容又能否為香港再創奇蹟,唯有依靠各內容供應商的努力(個人對政府支持不抱寄望)!

可以肯定的是,內容供應商衝出香港,不易為,還得為。

信報 2003.11.27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