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香港不是」

本週二,Sony Pictures釋出新片《Arrival》的海報和宣傳片。電影改編自屢次獲獎的科幻小說家姜峯楠的《Stories of Your Life》,《毒裁者》(Sicario)《罪迷宮》(Prisoners)導演Denis Villeneuve執導, Amy Adams, Jeremy Renner, Forest Whitaker主演,整個組合,令人充滿期待。

偏偏電影海報卻相當兒戲,一系列12張海報,碩大的UFO浮於世界不同地標的半空,旁白寫著 ”Why are they here?”,本身設計上佳,然而當中維港兩岸的一幅,港島卻矗立著上海明珠塔。海報一出,引來議論紛紛,「赤化」、「Hong Kong is not China」等說法滿天飛。

事隔一天,有本港導演在Change.org發起「Stop mixing China Building with Hong Kong」聯署,表示「The cityscape of Hong Kong,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ce of film audience worldwide, deserve respect.」,並於一日內得到超過所需的100個簽名。不到一天,電影商在面書表示「An error in one in a series of posters for “Arrival” was made by a third party vendor」,雖然牽強卸責,總算從善如流,馬上把海報背景修改成黃埔江。

問題來了,這個Change.org視為”Victory”的修訂,又觸動了一些港人的神經,質疑為何不是刪掉明珠塔而是把維港換成黃埔江,要杯葛電影云云。咦,不是剛剛才說「有一種心態叫玻璃心」麼?為甚麼電影公司非得用維港作海報背景才稱得上尊重港人?認真看看宣傳片,當會看到海軍在東海出動,打算對付UFO一幕。假如還要繼續質疑為甚麼劇情不說海軍來到維港,就當作是維港已被填得太窄,或者是編導不希望解放軍在香港動武吧。

Screen Shot 2016-08-20 at 12.07.15 PM (1)

利益申報,我是Change.org請願聯署人之一。查實海報距離觸怒我很遠,跟赤化更是大纜扯唔埋,我更多是希望海外電影人不要太無知,這其實和把自由神像放到金門橋、認為第三世界國家不需要認識,同等程度。

海報是離譜了一點,但電影取景不連貫則十分普遍,只是世界很大,一般觀眾大多看不出來,否則不難發現主角這陣子在上海追逐,轉個彎去了杭州這種劇情,而且並非荷李活電影來亞洲取景才出現,港產片也充斥大量這刻在港島下秒到九龍的例子,有興趣考究的不妨參考《電影朝聖》,博主對港產片取景地非常有研究,能舉出每個經典甚或普通電影情節的取景地,叫電影觀眾眼界大開。至於遊戲場景,即使沒有不合拍攝的包袱,卻很多時被視為次要,拼拼揍湊,以香港作場景藍本,認真考究的作品更是寥寥可數。

電影取景地不連貫,與其說是不尊重,倒不如說是不在乎,反正絕大部分觀眾看不出來。況且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拍電影,location scout需要就著情節尋找適合拍攝的場地,再加上後期剪接,大概是場景瞬間轉移的主因。假如有天看到Scarlett Johansson在廟街一轉彎到了華強北,大可不必過度解讀成港深一體化。

但我倒是感受很深刻,這裡的人怎麼想都好,在這些電影人,以至我接觸過絕大部分的歐美人眼裡,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與其高喊 #hongkongisnotchina 嘗試說我們不是甚麼,更重要的是演繹出我們是甚麼,我們的為何獨特。否則,就算世界有一天認同了 #hongkongisnotchina ,結果只會像《Arrival》的修訂後的海報一樣,中國依舊,香港消失。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6.08.21 “Ryu vs Ken” 專欄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