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構想誠可取 修復失地更踏實

上周四,長駐內地工作的港人J有幸作“自由行”來港,穿上封了塵的西裝,跑到中環Mandarin酒店,出席由香港無線發展中心、Telecoms InfoTechnology Forum(TIF) 和數碼港合辦的研討會。

在港土生土長,現卻在廣州工作的J,看著大會“HK as Asia’s wireless development centre?”的主題,不期然感到納悶。作為港人而身處流動數據行業,J又豈會不希望香港成為亞洲區流動數據中心?但長期在內地看到的,卻又清晰地告訴J,香港距離這個目標是如此的遙遠。即使“出術”不將日韓當成亞洲的一部份,要“超中趕台”便已是長路漫漫。細心再看大會的主題,J詮釋,原來最後那個可圈可點的問號,才是整個主題的“關鍵詞”。

研討會的文件包內,附有TIF撰寫的論文(可於http://www.trp.hku.hk/tif下載),提供了一些數據和其他市場的參考,使得研討會增添了一份學術性(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了台灣和星馬泰等地的個案研究,使得亞洲未成真的亞洲)。另一份InvestHK印刷的香港電訊業簡介,扼要地列出了香港於電訊方面驕人的成績,如89%的手機滲透率、2002年ITU流動通訊/互聯網應用指數全球第一等,再加上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簡介,雖說不上有太大驚喜,但總算了交足了為外商推廣本港市場的功課。

事實上,基於近年港府的表現,J幾乎已經非理性地抗拒任何“中心主導思想”,但平心而論,將香港定位為流動應用開發中心在長遠而言的確是言之有物的構想。只是,要落實的話,J還是相信政府只應作最基本的鼓勵和支持,如跟廣東政府爭取開放市場予港商,做就本港相對其他對手的“不公平競爭”等,餘下的,還是讓業界自行努力好了。即使最後失敗了,J認為,業界亦應心服口服,不得對港府的參與“輸打贏要”。

給J較深刻印象的論壇是“Can the eco-system be made to work in HK and China?”。論壇中,雖然網絡商和應用開發商對香港作為區內流動應用開發中心的看法不盡相同,卻不約而同地認為香港目前正處於較落後的水平──不僅是相對日、韓而言,甚至亦給內地比下去了。討論中雖未提及近年有點被邊緣化的台灣,但四年前就開發當時較落後的台灣市場的J,心裏清楚明白,台灣早已經迎頭趕上了。J想,既然如此,香港的業界和政府是不是應該先求修復失地,比起一下子期望要成為區內的流動應用開發中心來得踏實和穩健一些呢?

在多項演說和意見中,最令J動容的是CSL的營運總監Mike Robey的演說,不但一矢中的,扼要地指出了香港流動內容市場的困局和成因,亦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倡議,如讓香港跟從內地業界的技術標準以求讓本地的應用易於帶進內地;設中介組織於眾網絡商和開發商之間,讓開發商能以低成本將內容同時提供予參予的網絡商等。其實J很想知道,既有這麼好的意見,未知有甚麼具體行動去實踐了?可惜不慣在公眾面前說話、英文又不太靈光的J未有提起勇氣提問。

研討會後,J跟隨大會安排,跟其他來自北京和外地的賓客參觀位於數碼港的香港無線發展中心,並於晚間乘船到南丫島食海鮮,好不高興。跟J平日在內地工作至深夜二三時的生活,真有天壤之別。同場加映來港觀賞七人欖球賽的外籍遊客的即慶表演,倒真讓J和其他內地電訊業者見識到國際動感之都的活力。

回程的船上,在微雨和薄霧下,J始終無法看清楚宏偉的數碼港和貝沙灣的全貌……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