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之母

批評的片語總是能比悶蛋文章吸引人,前天隨手轉發人民日報文章,點評八達通落後,惹來不少回應。回應大多言之有物,有正有反,貌似很兩極,但骨子裡都是喜歡這個地方,希望香港好。

有個說法,銀行是百業之母,曾俊華演說也這樣強調。但經驗告訴我,這句話放在香港其實很「離地」,很諷刺。試過個人貸款「小耳窿」,試過為公司貸款帶著文件跑十幾間銀行不果,到了有一天要按揭,我才遲鈍地發現,原來向銀行貸款可以這麼簡單、這麼便宜。我跟銀行的互動,只有不需要時不斷找我買奪命金,沒有在我需要時能容易找到而且肯幫忙的。大戶借錢就送禮,菜販存錢要收手續費,在香港,銀行就是金融,早就跟日常小交易沒關,至少,大銀行希望踢走這些要在分行數硬幣的小存戶,卻不想想誰最有責任讓市民不再需要每天數大餅。倒不如說,銀行是百業之慈母,有數為時來提供服務,無數為時一棍毆下來。

實情是,支付才是百業之母。方便可靠的支付方式,可以帶動很多垂直行業的發展。很多服務和商品,尤其是娛樂和衝動型消費,當支付麻煩時顧客會冷卻下來,乾脆不買,最現成的例子有網上音樂、網上電影,當然還有遊戲。今時今日說手機遊戲就等同於iPhone、Android的遊戲,但在iPhone面世之前,當歐美理解的手機遊戲還停留在貪食蛇,日韓中的手機遊戲產業已經在一直發展,原因之一正是三地有便捷的支付方式。

說支付是百業之母,便捷可靠的電子支付就是互聯網創新之母。這裡說的創新是指投放到市場的「innovation」,不是invention(發明)。任何創意,只要有天離開實驗室,都需要商業模式,任何商業模式,都要有人埋單。對於必需品和傳統行業,需求已經存在,支付方式麻煩一點消費者也會無奈接受,又或者習以為常,不覺麻煩。但是對於創新行業,需求正在醞釀甚至正被創造,目標用戶群是否踏出第一步去試用,很多時就是便捷支付方式的造化,正所謂「一時手滑」。最能說明簡單可靠支付方式造就眾多創新的例子,正是廣為人知的App Store。如果當初App Store付款稍微不夠方便,哪怕只是多一個點擊,流動遊戲和應用都不會像今天流行。

以上說一個點擊的分別,並非誇大。年初,我在粵北一個三四線城市跟人聊天,問他為甚麼在微信的遊戲付費。他說,支付時本來是想考慮下的,不料輸入完六位數字密碼,不用按確認,就成功付費了,而付過後他也覺得挺爽,就習慣了在遊戲付費。這就是行內追求極致用戶體驗的例子,而我相信世上最嚴的監管,都不會規定輸入密碼後必須再按確認鍵。

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雖然用支付寶已經多年,前年開始,當付費方式能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可供選擇,我會選後者,不為甚麼,就因為支付寶從電腦沿用過來,密碼有大小寫字母和數字,確認付款時需要的點擊比較多。後來,支付寶也要求手機玩家把密碼改為數字,跟微信看齊,這就是香港支付方案所沒有的,競爭帶來的進步。

當轉賬跟WhatsApp發照片般簡單,就是發訊息時放個附件,誰還能接受要先拿到對方長得記不住的銀行賬號,然後特意找櫃員機排隊,而且還不能跨行?誰還能想象開支票寄出去,然後讓對方找時間去入票?政府對舊建築的態度總是拆之後快,卻彷彿很珍惜支票這種該放到博物館的集體回憶。而這些生活繁瑣事,在這個銀行家林立的「國際金融中心」廣為接受,正是政府和銀行業重金融輕支付帶來的吊詭。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5.10.11 “Ryu vs Ken” 專欄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