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光年

上週末應邀出席「中大校友職業博覽 2017」的數碼娛樂界行業講座,跟在學和剛畢業的師弟妹分享遊戲產業的種種,席間主持人問到數碼娛樂產業的趨勢。

主持出發點為幫助同學掌握趨勢,規劃事業,有此一問本屬理所當然,況且這種題目本就是我的「份內事」。偏偏我卻是遲疑口窒,語塞之餘,魂遊太虛,想起中大工程學院以至香港的這些年的種種。

九十年代初,中文大學從四年制過度到三年制,暫取生名額逐步減少,取錄成績優異學生,當中計算機、工程是收生要求最高的學科之一,跟我同台的講者,正是十優狀元。沒想到畢業才幾年,因為科網(股)爆破,不但政府、地產商對產業支援雨天收傘,預科生對資訊科技的熱情也瞬間由趨之若鶩變成避之則吉,工程的收生成績直跌至尾二,僅高於神學。工程成為了眾所周知的水泡科,很多預科生選擇工程不是為了工程,而是進了中大再說,能轉系的轉系去,轉不成的,畢業不找資訊科技相關工作就是。

如是者,資訊科技業從約2003起整整十年缺乏新血,行業低潮時問題還不明顯,到智能手機應用爆發後需求急增,人才短缺完全浮現,我們才如夢初醒(政府可能還沒,反正認為輸入人才和河套建科學院就可),自己正以人才缺失的十年迎接資訊科技的黃金十年。倒是,計算機科學畢業生變得吃香非常,馬上帶動預科統一收生的工程學院,大二入讀計算機科學所需GPA在近兩年間大幅提高。

學生選科一次又一次的快速反應,比得上股市散戶看著牛熊走勢追或沽,可見我們不是沒有足夠的訊息幫助選擇事業,反倒訊息充分,機會主義。所以讓我遲疑的是,假如我大肆分享遊戲產業的趨勢,即使出發點良好,客觀效果會不會更像個推薦冧巴的財經演員?

我並非否定掌握趨勢的重要性。可是當要作的決定是投身一門事業而非買入一隻股票,短期的產業趨勢根本微不足道,不值得為此把心中志向封印。況且回頭看,十幾年前,莫說是我,就是Steve Jobs都預見不到今天流動遊戲不但產業如此龐大,還能進入大學研討這種大雅之堂,說明我畢業時根本沒法因應趨勢而選擇做遊戲。十年前我萬料不到今天,十年後一樣會讓今天的我驚訝。

真正重要的大趨勢,其實稍有常識的都能知道,比如地球暖化,人口老化,貧富懸殊,仇恨滋長,機器取代人力等。而趨勢跟志向的應然關係,是考慮面對前方正面負面的各種趨勢,同學打算順應還是抗衡,學以致用,參與進去。

我甚至相信應該反過來看:不是趨勢決定同學的志向,而是同學的志向帶動未來的趨勢。當常人都能觀察到一個趨勢,比如今天的人工智能,代表前面已經有無數人努力了多年。越是影響深遠的趨勢,越是需要積累。revolution,從來的是由無數evolutions組成。我們今天看到人工智能的趨勢,由至少十個「努力光年」外的刻苦組成,就像我們看見十光年外的星體,其實是十年前發出的光芒。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7.01.15 “Ryu vs Ken” 專欄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