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可以當飯吃--回應外甥對職業和事業的不解

職業僅為個人,事業則為大眾。立志成功事業,不怕沒有職業,專心謀求職業,不一定能成事業。
--新亞學規第五條

做了十幾年新亞人,一直不認為自己有足夠資格評論和詮釋新亞的精神和理想,包括十幾年後的今天。

只是,既然引用了新亞學規第五條(下簡稱「學規」),且讓一些人覺得那是空談,是不合時宜,是消極地鼓勵年青人追求不現實的東西,我覺得我有責任去把我的理解表達清楚,學規六十年後的今天,對社會和個人有什麼積極意義--即使我的程度很有限。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經常把「職業」(job)和「事業」(career)互用甚至混淆。大學裡的”career talk”,學生想聽到具體的公司講解它們具體的空缺、要求、條件等,是個合理的期望。

我們很少深究職業和事業有什麼不同、什麼關係,儘管我們都知道兩者並非同一回事。我們只有一個粗略的概念,覺得事業比較「高檔」,甚至有人覺得那是大人物才能想、才能擁有的專利;而職業則很實在,簡單來說就是一份工作。香港的失「業」率在百分五,這個「業」當然是指職業。就是說,雖然百分五的失業率人人喊高,畢竟百分九十五的人有職業。職業是個大眾的東西。

或許就是這種概念,讓外甥也覺得舅舅鼓勵畢業生著眼事業是不切實際。就這個,我有必要為自己,為學規辯護。也首次略盡長輩的責任。

究竟何謂事業何謂職業?一份工資很高的職業就是事業?自己是老闆是事業,打工是職業?還是,醫生、律師是事業,收銀員、看更是職業?學規用了十二字,解釋得一清二楚:「職業僅為個人,事業則為大眾」。

兩者的差異在於面向。用數學或分類學的語言,大概可以解釋為,職業是事業的子集(subset)。比如說,若一事業是為社會提供安定、繁榮的管治,公正、公義的居住環境,那麼,AO、EO、行政長官、某政府部門的小文員等等職業,都是可以實踐這份事業的職業(如是說,曾生說「我會做好呢份工」,是很好地參透行政長官作為一份工作這種性質,至於他是否能理解到行政長官之於事業的面向,又是另一回事)。又比如說,另一事業是為社會大眾提供娛樂、精神食糧,那麼電影、音樂、漫畫、遊戲等等都是能實踐這份事業的行業,而電影業裡面的導演、包括主角配角以至跑龍套的演員、所有幕後工作人員,都是參與在這份事業裡的職業。

這種子集關係的基礎,在於每一種職業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某種需求而產生的(不排除有些政府為了創造就業,或者有意無意的架床疊屋,子虛烏有的設立一些職位出來,但這裡不作討論)。只是,隨著社會的高度分工、資本主義的急速發展,產生了馬克思所說的異化,讓我們在營營役役的工作裡,完全忘掉了自己的職業跟社會和事業的相關性,而把那當成為純粹是個人賴以糊口的生計,甚至只是不足以糊口的粗活。

體力勞動、枯燥乏味的工種,經常讓人覺得毫無社會意義,但一般人都會肯定醫生、教師這些工作對社會的貢獻,不是因為它們相對豐厚的工作報酬,而是後者牽涉的事業的「價值鏈」較短,使人能直觀地理解其對社會的意義。我有一個在某前投資銀行工作的朋友,在金融海嘯之後,雖然工作、收入不受影響,卻很覺迷失,為的是自己設計的投資產品為社會創造了大量財富後,又一下子蒸發掉,不留下丁點痕跡,才發現原來經過了好些年,不知道自己為社會做過什麼(諷刺得很,華爾街賺錢最多的一小撮職業,中間部分人甚至是在損害社會)。也有不少人,錢賺得越多,職位升得越高,越是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為了什麼。「專心謀求職業,不一定能成事業」,一語中的指出了這個現象。

可見,一份職業是純粹的謀生活動,還是跟社會裡一種事業息息相關的實踐,視乎工作者本身的取態,是否敬業樂群。任何時間都在睡覺,態度好像全世界欠了他/她的管理員,的確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可是記住了整棟大廈主客的臉孔,對住客必恭必敬,對來訪者進行必要查詢的管理員,我認為也是一份事業。

一旦明白到這個道理,那怕是終日在隧道出口吸廢氣的收費員,甚至是殯儀業的從業員,一樣可以活得精彩。個人非常喜歡的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Departures),除了談生和死,對這種敬業精神有著深刻的描寫,我高度推薦。

不應誤會的是,把眼光放在事業,並不等於把自己和家人的溫飽問題拋諸腦後。細看文字就能發現,「立志成功事業,不怕沒有職業」,並沒有否定職業作為謀生工具的必要性,恰巧相反,學規告訴我們只要依循自身的興趣、理想,放眼在事業,培養自己在該事業範疇的關注、知識,則往往可以兩者兼得,職業隨著事業的追求而來,儘管因應性格、能力、際遇的不同,最終會從事不同的職業。

同樣,把眼光放於事業,亦並無否定對理想工作的追求,在社會階梯往上爬的奮鬥。以娛樂大眾為事業的人,希望當主角,當導演是自然而言的事,並無不妥,它們提供了虛榮感,更佳的物質生活,也讓職業更直觀地跟事業掛鈎起來。只不過,職場際遇不佳,工資微薄,並沒有降低其作為一事業的意義。

也有一種進路,把工作當作單純的糊口活動,而在工作以外享受興趣、追求事業。個人覺得,這亦無不可,甚至在某些情況是無可奈何中的積極。不過,著眼事業,找到職業,或者反過來,從看似勞役的職業裡面發現事業(《禮》裡的小林大悟以至我自己都有類似的經歷),如果能夠把職業和事業融合為一,才最能讓人享受一體而不是割裂的生活,亦最能在有限的人生裏發展事業。

有人說學規說得很理想,我並不反對。但如果說她「過分」理想,我必須反對,因為這個理想並沒有忽略現實議題。的確,我們需要成熟、成長,但把成熟跟妥協畫上等號,只是妥協者對成熟的曲解,方便為自己開脫,又或者順道把自己一併欺騙。事實上,理想跟現實之間雖有張力,卻不一定對立。與其「成熟」地提前學習妥協,倒不如很傻很天真地去相信、去嘗試,在擁抱理想的同時,很好地解決現實問題。

說句我很粗俗的理解:新亞學規第五條,教我們如何把理想當飯吃。

Departures the movie


Posted

in

by

Comments

在〈理想可以當飯吃--回應外甥對職業和事業的不解〉中有 15 則留言

  1. 「christyk」的個人頭像

    Thank you for elaborating.

    I guess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Just like my feelings towards photography. I wanna do it as a career, but not a job. Howev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rtistic stage of the career, I must start it off as a commercial or realistic job. That’s the part I’ve been struggling with all these years. I often feel lost on balancing between reality and artistry. So I rather go back to health science, have a stable and sufficient job in a different field now (which also benefits the society), then pursuit my dream in photography later. It’s somewhat frustrating. I could’ve found a better way out, but I wasn’t motivated enough.

  2. 「kin」的個人頭像

    it’s never too late. for me i spent like 10 years just to figure out how possibly i can merge my job and career into one. let alone to act.

    do see the movie no matter what 🙂

  3. 「b 舅」的個人頭像
    b 舅

    reality and artistry?兩者真的有衝突?對 kin 講得啱的 兩者其實可合一

  4. 「Tyo」的個人頭像
    Tyo

    請容許我多舉一個例子, 回想當初我撈基建的時候, 有次問一個放棄政府工, 放棄大銀行工, 而去撈基建的前輩: “為何會撈基建?” 當時只是廿零歲仔的前輩回答說: “因為基建是少數可以惠及大眾–尤其是基層–的工作”. 我當場像看見武俠小說中的絕世高手般拜服. 今日得高總當頭棒喝, 頓悟此乃職業事業之無縫接合!

  5. 「kin」的個人頭像

    @b舅 ck媽鬧的話一齊頂… -.-

  6. 「kin」的個人頭像

    @Tyo 有啲咁嘅人呀?我都拜服佢呀,我吹水之嘛,佢實踐。
    睇嚟你地啲基建都好基吓喎…

  7. 「Barane」的個人頭像
    Barane

    Totally agree!! Towards to our dreams still can earn a livings! It’s just most of HK people targeted on the money, and forget what they like to do and what they want to be. Having money is not representing happiness of life! Purchasing for your own dreams is important and from your dreams to make a living for yourself. I do think it’s practical, but just at the first beginning, it may be hard, and hard to resist from the temptations (like $$ or surrounding pressure). Therefore, i also told my nephew, who is going to graduate next year, the same things for looking for the thing he wants to do, rather targeting which profession earning more $$!! 😛 Am I too utopian? But at least, what i work now i like to work…it’s my career! 🙂

    1. 「kin」的個人頭像

      @Barane 妳簡直係人辦啦! Danny應該叫妳去講先最啱..

  8. 「Tyo」的個人頭像
    Tyo

    其實, 除O左”職業”同”事業”外, 重有樣O野叫”無業”. 愚以為”無業”的境界非常高, 甚至高不可攀, 不過NA乃新儒家的根據地, 肯定不能認同接近道家”無為”思想的”無業”精神!

    1. 「kin」的個人頭像

      講風涼話小心俾人打…

  9. 「christyk」的個人頭像

    I understand how the two can be merged. If I’m lucky enough to be an assistant of a big photographer who already has a career, then I can feed myself when I’m pursuing my dream. If I start it of as a freelance photographer myself, like what I was doing, I have to take a lot of suck ass jobs in the beginning in order to feed myself, while my enthusiasm is fading quietly without my noticing.

    1. 「kin」的個人頭像

      In the long run, luck goes to the hardworking, persistent ones. So if we stay firm long enough, luck will find us.

      And i actually think you are already luckier than at least >50% of people. While photography can, to say the least, make a living,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whose interest maps to hardly any money. Let alone, there are even more people who can’t find their interest.

    2. 「kin」的個人頭像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90414/gga1h.htm

      【明報專訊】安徒生筆下有個賣火柴的女孩,為生計在寒冷的街頭叫賣。上星期,旺角西洋菜街人潮中站一個賣Cap帽的女孩,才15歲,曾被選為香港傑出學生,當同齡少女沉醉少女漫畫的虛幻,她卻在天水圍綜援家庭裏,終日想如何搵錢養家,瞞母親用獎學金「創業」,生產自己設計的Cap帽到街頭擺賣。
      賣CAP帽的女孩受盡色迷迷的眼光及惡言辱罵,抹乾眼淚,她說會忍受直至麻木,因為夢不是為自己而發:「家裏窮,我希望將來賺錢請工人服侍媽媽。」
      老師:她在學校什麼都參與
      賣CAP帽的女孩名叫鄭金鈴,在屯門保良局董玉娣中學讀中三精英班。母親說,自從多年前與丈夫離婚之後,沒有贍養費,一直靠綜援養大一對子女。金鈴上中學了,她哥哥也出來打工了,媽媽才放心找散工,「我一直沒空管束女兒,不知道她在幹什麼。」金鈴的老師王先昌則說:「她在學校什麼都參與……」戲劇、中提琴、畫畫、設計機器人,中二時甚至發起全校同學簽名爭取校車接送,又四出找巴士公司承辦,成熟程度令人吃驚。老師都知道她家裏很困難,「快要升高中了,很擔心她這樣會影響學業」。
      但現實環境已讓金鈴成長到超出他們的想像,「家裏沒錢,媽媽上班很辛苦,送外賣、樓面什麼都做過,常捱到頂不住要辭職,一年轉6次工。我想學做生意,想賺錢發達,希望有一天能讓她過好日子」。訪問翌日,她哥哥便被金融海嘯淹沒,被公司裁掉。
      曾代表香港赴美 參加機械人比賽
      當時下父母都感嘆子女難教,金鈴卻在逆境中沒有學壞,一直躋身精英班,中一便代表學校贏得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香港區公開賽營救組冠軍。中二有機會代表香港往美國亞特蘭大參加總決賽,興興告訴媽媽,媽媽卻說:「無錢呀,不要去了!」小女孩哇一聲哭了出來,母親說:「我不忍心,把戶口裏僅有的7000元提了出來讓她做旅費,立刻笑得好開心!」
      金鈴和隊友為香港捧回季軍獎座,上了電視,同年又獲香港傑出教師協會評選為香港傑出學生。拿到3000元獎學金,她沒有買名牌、唱K,因為母親大半生服侍別人,「我將來想請工人服侍她」。
      寄信任天堂詢版權 「一切資料上網找」
      14歲的小腦袋便開始為家人的未來計劃。「我從網上訂貨,賣錢包,但沒賣出。」金鈴說,她其實也喜歡蠟筆小新、唱K、看日劇、逛街買衣服,但家境不容許奢侈,後來她從喜歡的「孖寶兄弟」找到了靈感,決心創業。金鈴用電腦設計了一頂紅色CAP帽,寄信給任天堂美國總部詢問版權,對方沒回覆反對,於是用1000元向香港知識產權署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去年11月獲批後,找內地廠商生產了50頂帽子,一半放在天水圍商場寄賣。「一切都是自己上網找資料,沒有告訴老師和媽媽。」她向傳媒發電郵介紹自己的產品,但經驗不足,語焉不詳,連月無人理會。
      上星期四,她首次走到旺角街頭擺賣,站了一個下午賣出6頂,高興得忍不住回家告訴媽媽,媽媽才知道女兒竟做起生意來,擔心得很,「那條街壞人多過好人!回家睡覺好過啦!」她知道金鈴前日又要擺賣,嘴裏不斷向女兒潑冷水,下班後卻頂疲倦趕到西洋菜街看望女兒,嚷不睡覺也要陪伴至女兒「收工」。
      王先昌老師昨天接到記者電話,才知道金鈴賣Cap帽的故事,感嘆說:「她家裏環境差,但很少說自己的事,我真是很吃驚,她好厲害!當下許多放縱的青少年,應該好好看看這個榜樣。」
      單親、綜援、金融海嘯、失業……無數人頹唐呻吟的時代,天水圍這個賣Cap帽的女孩,沒有傷春悲秋。
      【明報專訊】賣Cap帽的少女鄭金鈴在西洋菜街擺賣,「龍友」(攝影發燒友)們以為她是推銷產品的模特兒,紛紛停下拍照,有男生足足糾纏了半個小時,用手機與她合照後仍不肯離去,機警的金玲沒給電話號碼對方,卻給記者發短訊:「好驚!」
      劇團總監:全條街的人都在幫她
      但不是每個人都憐香惜玉,有個高大男人走過來詢問價錢後大罵:「100元一頂?那麼貴!10個飯盒都只是100元,你都傻!」金玲嚇得眼淚直往下流。
      幸好,旺角區教會網絡的傳道人李先生當時正與教友在旁邊派傳單,看不過眼趕走惡漢,其他教友更幫金鈴拉生意,「這女孩好乖好生性,為何要這樣罵她!」金鈴說:「我怕,但我會咬緊牙關撐下去,慢慢會麻木的。我剛才哭,是很開心有人幫我。」
      在對面擺檔的好戲量劇團總監楊秉基說:「她做的事很有意義,成條街的人都在幫她!」這話不算誇張,金鈴的招牌撐不起,附近擺檔的電訊、寬頻推銷員給她送上兩條鋁條當支架,金鈴的哥哥也幫她製作更醒目的招牌,又傳短訊鼓勵她;小販管理隊快要來巡查,兩名推銷員都過來她「小心收好東西」,又發動同行幫襯賣帽,但她沒有經驗,又擔心銷情,下起雨也不懂躲。
      「希望他們懂得欣賞我做的事」
      「登記版權加上產量少,成本比較貴,很多人只是看,嫌貴不肯賣,很多人都急教我怎麼推銷,說別人一走就要減價。但這帽子全世界得50頂,我不想減,我站在這裏,是希望他們懂得欣賞我做的事!」雖然不少人幫忙,但倔強的她更想證明自己,老師也說她喜歡自己解決問題。金鈴13歲時便曾偷偷應徵當臨時演員。
      有沒有想過失敗?「我知道成功不容易,很多歷史人物都告訴我會面對很多失敗,我有心理準備會虧本,但我還有很多事想做,這就當是個開始。」同齡人喜歡抱公仔,她卻寧願抱夢想。
      想過距離成功有多遠?「沒想過什麼時候成功,可能好老,我做15年的話,到時都30歲了,好老。過了復活節假期,我一定要讀好書,將來一定要考進大學,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將來想做網頁設計生意。」
      西洋菜街人來人去,擺賣者眾,五湖四海中有人看中金鈴的點子,說可以讓她將貨放在店裏賣。一名做汽車廣告生意的老伯更留下電話,說願意幫金鈴免費宣傳,臨行時,老伯悄悄告訴記者:「我要是有這樣的孫女,那可福氣了!」

  10. 「etta」的個人頭像
    etta

    我一直以為我只配有職業,聽你這樣說,我想我自己會有事業,縱然別人說我空想。

  11. 「kin」的個人頭像

    @etta 妳當然有事業啦,妳對社會有貢獻,關心弱勢社群,更不會用不公義的手法甩掉小股東,我敢說,妳的事業比李澤楷更優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