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先了解互聯網才開始上網可以麼?讀萬卷書不如直接上路

我的生活圈子裏有很多喜歡求知求真的朋友,他們不落俗套,關心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各個範疇,即使是在比較典型的金融、科技話題,他們最關心的也不是某項金融政策產生甚麼商機,某種新技術是否夠潮,而是它們將為社會帶來甚麼影響,如何影響大眾生活模式,是否公義等問題。港式生活中的大部份時間我顯得很木訥,但跟這種朋友聊有意思的話題,我會變成另一個人。我想,我其實喜歡交流。

但最近一次跟朋友聊天,我居然不耐煩起來。話說和朋友聊起區塊鏈已經不是首次,從之前大部份人聞所未聞,到現在成為全球熱話,中間一段頗長的時間,偶爾就會聊到。說朋友學貫東西並不為過,對各國歷史政治風土瞭如指掌,比如關於貨幣,他可以不看資料,從以物易物到貝殼到銅錢到金本位,到濫發貨幣到雷曼爆破再到比特幣的沿起,侃侃而談得像個 TED Talk。但讓我失去耐性的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問及一些區塊鏈的基本概念,卻始終不肯聽我建議,邊用邊學,即使我強調花三分鐘去用起來會比看三個小時論文了解更多,提供極簡教學甚至自掏錢包送出小量密碼貨幣讓他即時上路,朋友就是不願意,硬說希望看懂了才用,然而當我提供貨真價實的論文,朋友卻問有沒有比較入門級的。畢竟區塊鏈相關的論文即使對有技術數學根柢的受眾都不簡單,何況是文史哲背景。

先學後用不能放諸四海

先學後用這種心態很典型,很保守,也很符合傳統教育一直告訴我們的「按部就班」 — 先學懂基礎吧,有一天我們會用上的。但我反對這種理念,比如有人要看懂互聯網是甚麼後才去上網,我想大家都會跟我一樣說,「傻的嗎?」

記得小時候打球,大夥兒總是跟老師嚷著「鬥波,鬥波!」,而老師總是反對,說要先練好傳球、射球等基本功。這裡我不是說老師不對,而是想說明,樂趣主要來於實際演練 ,這是人性。在正式比賽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原來傳球、射球是這麼回事,回頭再練基本功時,我們會重新關注細節,對比起把所有基礎練透才上場,這樣的效率和效果都好得多。

有些事情就是——我幾乎想說所有事情都是——唯有投入去嘗試,才能慢慢感受、體會、學習,這時候,我們可以反過來,回到基本步,重新審視事情的本質,互聯網如是、區塊鏈如是,還有數之不盡的例子都是。倒是反面例子,我只能舉出一些駕馭前實際操作會帶來人身危險的活動,比如駕駛、跳傘、潛水和攀石等等。

觀星看到的是以前的光

除了學習效率,另一個主張邊走邊學的原因,是因為有些學識,即使可以在書本和論文上讀到,但讀到時往往已經太遲。這其實是簡單的邏輯問題,書本和論文的知識從沉澱、整理、研究和發表,普通的話幾年,就算是快,也得幾個月,就是說,讀資料就像觀星,看到的永遠是一段時間之前的情況,在你看的那一刻,世界已經肯定不一樣了。這對於讀歷史的話分別不大,但對於瞬息萬變的科技發展,這段時間差就非常顯著了。

最後一個「讀萬卷書不如直接上路」的原因在於,有些知識永遠不會被載入書本論文,只能透過跟人和事互動去了解。說到這裡我想起一些喜歡從外面看進去,「讀懂」中國的專家,即使學問多淵博,掌握的數據有幾深入,認知都難免熟悉而外在,總是跟置身其中的人有著差距,說得好聽那是旁觀者稱,說得實在,那是離地。

拉開話題,同場加映:先學懂愛才開始去愛,可以麼?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7.12.24 chungkin Express 專欄


《區塊鏈社會學》週報,金錢、媒體與民主的再想像,實踐出版自由、財務自由和民主自由。文章逢週四刊出,直接送到訂戶郵箱。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