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雖無過犯 單車面目可憎

月前,首家在香港開業的共享單車公司 Gobee.Bike 宣布結業。我嘗試過,除香港單車同盟認真 實測共享單車 在市區是否可行,找不到任何深入探討,比如統計港人生活習慣有否因共享單車改變,更遑論計算排碳量等學術研究。我們有的,是「東張西望式」訪問按金苦主,以及隨便找些本身不是受眾的「專家」分析失敗原因。

根據我毫不科學的觀察,大眾很多對共享單車一向反感,認為私人公司利用公共空間賺錢,樂見其成的不太多,落井下石的倒不少,媒體訪問中送上「早就說了會倒閉」贈興。雖然如黃子華所說港人「睇人仆街最高興」,但這個情況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中卻十分罕見。雖然各種共享科技同樣不獲「支持創科」的港府支持,但 Uber 和 Airbnb 至少贏盡民間口碑,唯獨是共享單車幾乎不曾得到過民意支持。

誠然,公共交通網絡發達、山多而單車路少等都是共享單車的負面因素,但既然商界在種種負面因素下依然嘗試,理論上公眾「坐享其成」做個「free-rider」 就好,又何需多踩一腳。不能否認,共享單車造成違泊亂泊,但共享經濟一向問題多多,Airbnb 發生過住客吸毒及屋內搗亂,Uber 和滴滴甚至發生過司機謀殺乘客,相對來說,街上多了雜物影響市容,還真是小菜一碟。

再說,香港多年以來汽車數量太多,違泊每天每區存在,沒聽到管制車輛數目的法案,有的反而是不斷的修橋搭路、削巴士小巴滿足汽車道路需求的政策。推動環保,停留於向膠袋、垃圾袋徵費之類污者自負的政策,有錢就有權污染的邏輯。對於真正環保的單車,環保官員連做秀踩踩都欠奉,政府沒政策不特以,即使已有六家共享單車公司,也不透過最擅長的官商合作舒緩一下交通問題,哪怕只限個別地區。

當然,典型港人出入依賴的是公共交通工具,其次是駕駛,單車並非主流,但假如非主流的習慣和需求社會就無視之,不考慮其他因素,那香港應該只需要無線一個電視台吧。日常繁忙時間,擠不進的列車、全在打蓋睡的乘客,固然是上班族熟悉的風景,但在多數人看不到的單車徑,除了晨運客和練跑的學生,還有踩單車的上班族,而近一年,我看到的是單車客中踩共享單車的佔比越來越高,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擁有單車都寧願用共享單車,主要是考慮到靈活性,每當路線不是往返家居和辦公室而是早上外出開會或晚上外出吃飯,共享單車便較私人單車更合適。另外,我在沙田已被偷過四架單車,實在不捨得再被偷車。

不過,即使是在共享單車的使用者中,上班上學的也不屬多數。只要晚上稍為逛逛單車徑,很容易看出大部分共享單車騎行者屬消閒性質,踩自有單車的比例明顯減少。HobaBike創辦人宋賢邦指,公司現有用戶中,運動休閒的大概佔到七成。多數分析會說香港如何不適合單車,但更簡單的分析是,在適合單車的地區如沙田、大埔,以香港的樓價,除了硬核車迷誰都不想放單車在家。提供單車停放位置的屋苑不多,傳統單車店夜晚不營業,共享單車正好滿足這部分人晚上消閒運動的需要。

我不是共享單車的代言人,也並非無視其帶出的問題如影響傳統單車店生計等。假如以上寫得像篇繕稿,只是我讀到太多的否定,太少的理解,彷彿沒有人意識到真正使用者的存在。

我的 ofo 帳號

其實說到守護共騎價值,相對於「香港共享單車義工隊」,我是零。義工隊分為行動組、支援維修組及後勤組,經常四出巡查,執拾亂泊的單車,檢查損壞單車及作簡單維修,以及報告予共享單車公司。如此默默耕耘支持綠色出行、共享價值的一群人,我執筆前看了超過50篇報導分析等都沒有提起過,翻了大量材料才偶然 Google 得到。最叫我佩服但也不值的是,義工隊不但把公司和政府的一份也擔起,主動維持這份還沒出現的秩序,還得面對各種冷嘲熱諷甚至指責,可謂你努力興建,我盡情破壞。

查實,即使剩餘的五家共享單車公司全數結業,看淡者也不用得意,要證明一件事不可行,永遠比要成就一件事容易。共享單車要是失敗,輸的不單是幾家私人公司,也代表這個城市的水平,沒法支撐對公德自律有所要求的生活模式,更沒法從高能源消耗生活模式中找到任何出路。去年《人民日報》曾在面書分享監控攝像頭拍到一小孩路過扶起兩架共享單車的短片,指「這才是中國的希望」,港人恥笑。只是,共享單車到處亂拍,被破壞,被丟下河,大眾以此論證共享單車不可行,低碳生活者需求被忽略的香港,希望又在哪裡?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daily/videos/1908319859409690/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18.09.02 “chungkin Express” 專欄


Posted

in

by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